「哈登规则」哈登规则哪一年实施的
今天体育问答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哈登规则,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NBA有哪些规则是以球员命名的?
- 2、哈登规则是什么?
- 3、NBA以名字命名的9大规则:隆多条款太尴尬,知道7条是资深球迷
- 4、为什么NBA巨星哈登被称为改变游戏规则的人?
- 5、哈登规则是什么意思?这项规则是否改变了NBA?
- 6、爆联盟欲实施新规升级哈登规则,绝代双骄或受限制,大胡子慌了?
- 7、NBA有哪些为了限制巨星而改变的比赛规则?
本文目录导航:
NBA有哪些规则是以球员命名的?

最佳答案篮球运动至今只不过百余年时间,NBA更是只成立是73年,所以许多规则都是在近些年发现问题以后,才相应增加的。其中就有一些是针对某些球员,甚至直接以这些球员来命名的规则。今日小编就带大家认识其中比较著名的5项。
巴克利规则
巴克利身高只有1米98,却打的是大前锋的位置,并且还曾经拿下篮板王,除了弹跳惊人以外,巴克利还拥有一个非常厚实的身体,体重大,背部肌肉发达,臀部还特别大,这让他在背身单打的时候占尽优势。巴克利喜欢拿着球背身单打一直顶着对手到篮下,然后顶开对手轻松得分,这个过程太过于耗时影响比赛观赏性并且显得很BUG,于是联盟后来出台了“背身单打5秒”的规则。
乔丹规则
又叫乔丹法则,因为乔丹太过于无解,所以联盟对防守他的人,吹罚尺度就“松”了下来,这一现象被活塞“坏小子军团”所利用,他们在季后赛里对乔丹无所不用其极,多人肆无忌惮的包夹,防不住也要凶狠犯规把乔丹拉下来不让他轻松得分。也正是因为这个乔丹法则,连续3年的季后赛,乔丹都输给了活塞,当然这对于乔丹来讲就是一个历练,跨过活塞这座大山之后,联盟就没有任何球队能够阻止乔丹的统治了。
米勒规则
米勒和乔丹,巴克利一样,都是名人堂级别的巨星。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神射手,在90年代大家都不重视三分的时候,米勒就经常上演三分冷箭的好戏,不过米勒喜欢在投三分时伸腿接触防守球员,这样可以制造防守犯规。联盟也是出台了这个规则来保护防守球员的正当防守。
哈登规则
哈登是一个非常强的得分手,甚至可以进入现役前三的讨论范围,但他的得分有接近三分之一都是来自于罚球,每场比赛总是能看到哈登站在罚球线上,造犯规就是哈登的拿手好戏。并且在哈登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球员采取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所以联盟为了限制这一现象,制定了哈登规则,只有在犯规之前做出投篮动作,才会吹罚投篮犯规。
帕楚里亚规则
帕楚里亚论实力只不过是一位普通球员,但他却恶名昭著,多次有明显故意伤害对手的倾向,其中垫脚就是他惯用的手法,伦纳德就曾因为投篮时被帕楚里亚垫脚而赛季报销退出季后赛。之后联盟也出台了新的规则,防守球员只要侵犯了投篮者脚步下落的空间,都会被吹罚犯规。这一规则也是有效的保护了球员。
哈登规则是什么?
最佳答案哈登规则是为了阻止球员故意找身体接触顺势投篮造犯规的规则,当身体接触发生在持球队员做出投篮动作之前,而不是抓着球准备投篮,那么这种情况下裁判将不会判罚投篮犯规。因为哈登在之前的比赛经常用这种方式制造犯规,所以这个规则被球迷们成为哈登规则。
哈登规则乍一看有点复杂,但是用一句话就可以简单的解释,即碰瓷要的投篮造的犯规,一律不算犯规。
哈登规则的起源。
NBA之所以要设立这个规则,是因为在2016-2017赛季,哈登总共造了120个犯规罚球,比当时联盟第二的阿德托昆博多出了大概80个左右,哈登在一个赛季获得了高达881次的罚球,哈登的造犯规能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对于哈登造犯规的技术,勇士当家球星库里说道:“不要伸手!不管你是不是犯规,哈登都会让它看上去是犯规”哈登不断走上罚球线招来了很多人的反感,为了改变这个情况,NBA制定了这个规则。
NBA以名字命名的9大规则:隆多条款太尴尬,知道7条是资深球迷
最佳答案在NBA中,联盟为了限制或者鼓励某些球员的发挥,就会制定各种的规则、条款、或者法则,虽然这些在规则从来没有正式的按照某些球员的名字来命名,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规则是为了针对谁所设立的,即使在联盟内部,提起这些规则(条款、法则)时,也称为“XXX规则(条款、法则)”,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哪些规则(法则、条款)以球员的名字命名。
1、雷吉米勒法则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雷吉米勒之前的比赛,看过雷吉米勒之前比赛的球迷应该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在雷吉米勒投篮时,如果对手防守过近的话,米勒就会故意伸腿制造犯规,这种招式屡试不爽,包括韦德也十分擅长使用这种招数。
但是这显然不在NBA高层的容忍范围之内,毕竟人家说起来也是为了营造一个哪怕是他们认为的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就在2012-2013赛季前期,NBA高层出台了针对于防守球员的“假摔法则”,为了公平起见,紧接着又出台了这一限制投篮球员制造犯规的法则,而米勒作为代表人物,自认很多人用“雷吉米勒法则”来为此项法则命名。
2、加里佩顿条款
大家都知道,有时候两支球队在交易中,为了平衡薪金空间,或者急于出手队内的球员时,经常会在交易中添加一些原本不需要或者根本不感兴趣的球员,这些球员在新的球队基本上已经没有地位和出场时间了,想要进行新的交易还要等到允许交易期才行,那怎么办,总不能让这些球员不干活拿工资,还占据着球队的位置吧,这时买断或者裁掉就成为了球队的第一选择。
但是同样有些球队会在这方面动脑筋,就比如2005年凯尔特人和老鹰的交易,当时的老鹰队显然不需要佩顿,但是沃克交易中的三个首轮签却很诱人,于是在得到佩顿之后马上和他解除了合同,谁知道佩顿转身就又和凯尔特人签下了一份新的合同,这等于说是戏耍了联盟高层,于是就有了所谓的“加里佩顿条款”,给玩这种阴阳交易的球员一个等待期,曾经骑士用大z和奇才交易贾米森时,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3、拉简隆多条款
想必很多老球迷还记得,12-13赛季助攻王归属曾经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作为当事人之一的保罗更是十分不满,为什么呢?谁愿意辛辛苦苦奋斗了70多场比赛所能争取的荣誉,被一个只打了38场比赛的球员夺走?因为之前的NBA规定参与单项数据王的评选中有一个漏洞,就是三项标准只要达到一项就可以,就比如你一场可以送出20次助攻,那你只需要20场比赛,哪怕接下来一场不打就能参加NBA单数数据王的评选,显然对于那些出战一个赛季的球员十分不公平,因为没有人能把好状态保持一个赛季,而联盟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自此发生,在之前的条款中加了一条,就是不满58场按照58场计算,这就是所谓的“拉简隆多条款”
4、巴克利规则
想必这个规则大家很清楚了,就是所谓的“背身五秒规则”,也叫“马克杰克逊规则”,其实这条规则叫“巴克利规则”也没错,已经这条推则提出阶段正好处在巴克利利用他硕大无比的屁股在联盟中横行的时候,只不过这条规则出台的时间巴克利已经退役,而当时联盟中最喜欢做这种“惨绝人寰”事情的是马克杰克逊,所以这项规则叫哪个名字都没有错。
5、伯德条款
说白了,伯德条款就是为了让一些球队在薪金达到工资帽,又能开出高额薪水,留下队内当家球员的一个条款,为什么叫伯德条款呢?其实很简单,在联盟80年代中,最能提升收视率的比赛就是伯德和魔术师两大巨星、湖人和凯尔特人两大传统豪门之间的碰撞,如果换了其他球员或者其他球队,根本就没有这么轰动的效果,但是1984年时伯德的合同到期了,为了避免因为其他球队开出大合同导致伯德转会,影响黄绿大战的收视率,联盟出台了这个条款,让别的球队提供的合同没有凯尔特人大,以确保伯德可以留在凯尔特人。
6、哈登规则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哈登制造罚球的打法,反正对于联盟来说是不喜欢,因为没有球迷喜欢一直看到都是碰瓷和罚球的比赛,甚至有些球迷开始抵制这种有些丑陋的比赛,于是顺理成章,就有了所谓的“哈登规则”,简单点说就是在制造犯规时,球员必须处在投篮出手的情况下才可以得到罚球,像哈登之前故意将手往防守球员身上碰,然后在进行投篮的方式,已经没有办法得到罚球了。
7、休斯顿条款
“休斯顿条款”也就是所谓的“特设条款”,简单点说就是允许球队在赛季中无条件的开除一个员工,说实话将这项条款以休斯顿的名字命名还有些冤枉,毕竟大合同是纽约尼克斯给的,伤病和状态下滑球员自身也不愿意出现,结果是联盟出台了这样一项条款,休斯顿也因为大合同为无能管理层背了以此黑锅。不过休斯顿也挺可怜的,直接让这个条款吓的选择了退役,起诉“休斯顿条款”给他带来不良的事情最终也不了了之。
8、罗斯条款
本文中仅有的两条鼓励性质的条款之一,也就是所谓的新秀条款,用来奖励那些进入联盟既巅峰,作为球队领袖在数据和战绩方面可以带来巨大提升的新秀所设立的奖项,简单点来说就是在4年的新秀合同中,当选过MVP、两次成为全明星首发、两次入选最佳阵容,都也以拿到远超之前规定的顶薪续约,因为罗斯是当时联盟实行这一条款时,唯一达到奖励标准的球员,所以就叫做“罗斯条款”,不过罗斯也不是享受这一条款的第一人,因为早他一个赛季进入联盟的杜兰特,同样也达到了条款规定的标准。
9、阿里纳斯条款
大家愿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所得的劳动成果被别人所窃取吗?显然不愿意,NBA中的球队自然也不愿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培养的球员加盟别的球队,但是没办法啊,之前联盟高层并不看重二轮秀球员,之规定了本队和二轮秀球员续约不能超出当年的中产合同,但是没有规定其他球队啊,所以勇士只能无奈接受阿里纳斯被奇才挖走的事实,联盟高层在阿里纳斯的签约中自然也发现了规则的漏洞,并进行了补救,这就有了之后的阿里纳斯条款,简单点说前两年你还按照中产规定给,到了第三年你只要你有钱,想提升多少就提升多少,等于说把前两年少给的钱,可以通过第三年之后的合同找补回来。
为什么NBA巨星哈登被称为改变游戏规则的人?
最佳答案其实说到碰瓷,我们绕不开一个雷吉-米勒法则,因为米勒特别喜欢在投三分然后走罚球线的时候,用脚踢来进行身体接触。但既然射踢是自然连贯的动作,甚至分腿都有美感,就没人说过米勒是碰瓷。深挖NBA“碰瓷”的历史记录!哈登改了规矩,米勒韦德有前科?但是仔细想想,看到防守队员来了,就把腿踢出去犯规。按现在的标准,这算什么?所以在12-13赛季开始前,NBA引入了雷吉-米勒规则,规定一旦发生身体接触,造成三分犯规,将被判定为进攻犯规。哈登在17年季后赛第二轮面对加索尔的那三次著名的进攻,就是来源于这条规则。
然而,一个“雷吉-米勒法则”不小心把藏了多年的韦德从水里拉了出来。,NBA官员正在整理雷吉·米勒的规则,无意中发现韦德是一个喜欢踢犯规的人。过了一脚,对手和自己都会不爽。因此,当雷吉·米勒定律出版时,他们选择了韦德作为解释视频的例子。韦德是一个超级善于利用身体制造犯规的后卫。大家可能还记得,在12年东部联盟第二场比赛的最后时刻,他对加内特的拼死一脚创造了2+1而不是犯规,直接帮助热火锁定胜局。联盟出台新政策:球员犯规时,必须有投篮动作,裁判才能吹罚投篮犯规。以哈登为例。他以后会突破作弊和犯规。如果他只是接球并试图投篮,但还没有做出投篮动作,裁判不会吹投篮犯规。说白了,以后玩家越来越难碰瓷器了。
碰瓷也是一项技术活动,并不是每个玩家都能熟练运用。在过去的三个赛季中,哈登每个赛季都得到800多个罚球。上赛季,哈登罚球命中746次,在联盟近30年的历史中排名第二。哈登近三个赛季每个赛季至少罚球715次,都位列历史前14!作为一个外线球员,这样的数据真的太离谱了。哈登碰瓷下赛季会是联盟的目标。算上那些自己改变联盟规则的人!
这次联盟专门出台了新的规定,可以算是哈登让联盟修改现有的规定。在此之前的几十年里,这样的例子并不多,都是巨星对待。在古代,乔治·麦肯(George McCann)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统治着NBA,是NBA的第一位超级巨星。为了限制麦肯的发挥,增加比赛的强度,NBA特意将三秒区的宽度从6英尺扩大到12英尺,但这仍然不能削弱他的力量。麦肯还是获得了不少得分和篮板冠军,干扰球的出现也是针对麦肯强大的盖帽能力。
哈登规则是什么意思?这项规则是否改变了NBA?
最佳答案哈登规则的定义是,当持球人在投篮动作前发生身体接触时,裁判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判投篮犯规。当时哈登是NBA罚球王,造犯规是主要进攻手段之一,所以有球迷认为这个规则是针对哈登的,称之为哈登规则。哈登规则的引入减少了碰瓷犯规的现象,对NBA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它改变了NBA。
哈登规则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哈登规则,不仅仅是为了哈登。这个规则的具体解释是,当持球球员做出投篮动作前发生身体接触时,裁判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判投篮犯规。这项规则的出台,旨在减少NBA日益增多的造犯规现象,提高比赛的流畅度和观赏性。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球迷称这条规则为“哈登规则”,因为詹姆斯·哈登是当时NBA的头号造犯规大师,场均罚球超过10次。
哈登规则是否改变了NBA?
如果夸张一点,可以说哈登规则改变了NBA。2016-2017赛季,哈登场均要罚球10.9次,罚球数占总得分的比例为31.6%。在哈登规则出台后的赛季,哈登罚球得分8.7,占比28.6%。3%的跌幅看似不多,但也能证明哈登的规则奏效了。西部决赛,火箭3-4不敌勇士,惨遭淘汰。在决胜局,有几个有争议的处罚涉及哈登规则的类别。
2019年夏天,NBA调整了现有规则,其中一条是:球员运球接球后,可以走两步传球或射门。接球后,第一步是持球人用一只脚或双脚同时触地。这个规定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影响最大的还是哈登,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新哈登规则。按照这个规则,哈登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标志性的三分后撤步,不用担心走位问题。
爆联盟欲实施新规升级哈登规则,绝代双骄或受限制,大胡子慌了?
最佳答案今日据《The Athletic》记者Shams报道称,NBA将从2021-22赛季开始实施新规则限制非篮球动作造犯规,不过这项新规还有待竞争委员会和董事会的最终讨论和批准。 在新规则中,投手以不正常的角度 向上或 向 旁 踢腿 以及 进攻 球员 突然 向 侧面或向后 偏离进攻路线转向防守球员 均 会被判定为非正常篮球动作。事实上这就是“哈登规则”的升级版!
为了阻止球员在进攻过程中故意找身体接触顺势造犯规,NBA曾经出台了“哈登规则”,但是却依然限制不了解读规则能力超强的哈登。特别是在大胡子开发出了风靡联盟的后撤步三分后,他在进攻端依然无法阻挡,防守球员不仅要忌惮他的突破和超强的传球,还得提防大胡子强大的造犯规能力。于是在进攻端哈登成了所有防守球员的噩梦。2020-21赛季,篮网时代的哈登在仅仅出战36场,场均不到17次出手的情况下,依然能拿到场均7.3次罚球。特别是在季后赛次轮G7,大胡子首节仅仅出手3次就拿到了7次罚球,这就是大胡子的威慑力!
除了大胡子,独行侠的卢卡-东契奇和老鹰的特雷-杨也都是新生代里的造犯规高手。2018-19新秀赛季东契奇场均16.5次出手得到6.7次罚球,到了2019-20赛季场均28.8次出手9.2次罚球,2020-21赛季则为27.7次出手场均7.1次罚球!与大胡子相比,东契奇更多的是用超高的出手换来的高罚球,但是在比赛中一些主动伸手及倚靠防守球员身体造犯规的动作同样遭到了不少防守球员的吐槽。
与东契奇并称为绝代双骄的特雷-杨在造犯规方面也毫不落后。新秀赛季特雷-杨场均15.5次出手5.1次罚球还算中规中矩,但是到了2019-20赛季,特雷-杨场均20.8次出手得到9.3次罚球,2020-21赛季17.7次出手场均8.7次罚球!从特雷-杨的身上,我们看到火箭时代哈登的影子。当然特雷-杨投突结合的打法与东契奇稍有不同,身高只有1米85的特雷-杨却是一名突破高手,他的突破攻筐的确为制造犯规创造了条件,但是比赛中特雷-杨依然有很多利用规则的投篮伸手伸脚造犯规动作。
如今,联盟为了比赛的观赏性和流畅性施新规限制非篮球动作造犯规,再次提升了球员“利用规则造犯规”的难度。可以预见,下个赛季哈登、东契奇、特雷-杨这三大造犯规高手将首当其冲会被裁判重点“照顾”——减少哨子,甚至被吹进攻犯规。
但是,新规则就真的能限制这些高球商球员吗?事实上,在规则面前根本做不到人人平等,别忘了巨星与普通球员的区别——那就是巨星哨的存在。
所以,像斯玛特、贝弗利这种级的高手哨子会和巨星一样吗?
NBA有哪些为了限制巨星而改变的比赛规则?
最佳答案NBA作为一个商业联盟,在维持竞技体育公平性的基础上,一定会对规则进行不断修改来增加比赛的观赏性。想要改变NBA的规则,你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你可以成为赛场上的无敌搅屎棍,让NBA的比赛变得十分难看,不具有观赏性。你也可以作为赛场上的王者,如果不修改规则,那么你将所向披靡。纵观NBA的历史,上述两种情况都有出现,下面就给大家盘点NBA历史上那些改变过NBA规则的“”们。
1,三秒区的扩张
NBA的三秒区扩张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在51-52赛季,当时为了限制乔治-麦肯在禁区里的强大统治力,NBA决定扩张三秒区,来限制乔治-麦肯在篮筐附近作业的时间。乔治-麦肯可谓是NBA的第一个超级巨星,有如此高的待遇,也是对他的一种变相肯定。
第二次扩张则是因为张伯伦。在64-65赛季,联盟再次扩张禁区,而针对的对象便是这个上古神兽张伯伦。二次扩张更从侧面体现了张大帅的统治力,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张大帅的统治力甚至超过了乔治-麦肯。如果大帅活在如今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历史第一人还会是乔丹吗?
2,背身5秒
也许背身5秒的制定的导火索并非巴克利。这项规则的制定时间是99-00赛季,彼时巴克利的年龄已经达到了36岁。可我依然相信,这项规则制定的根本原因依然在于巴克利开创的这种打法。虽然巴克利的身高不高,但他出色的下盘力量完全不输于任何内线巨星,每当他用他强壮的臀部碾压防守人时,对手就会深深的感受到他的无解。也正是这样,联盟才制定了这项规则以限制这种打法的强悍并提高观赏性。
3,乔丹法则
顾名思义,这项规则就是给乔丹制定的。忌惮于乔丹恐怖的个人能力,联盟在1988年出台了一项“反孤立”政策,即当有人持球在罚球弧顶三分线附近强侧单打时,球队不允许有超过两个人沉到罚球弧顶以下,否则就会失去球权。这项规则无疑就是给乔丹制定的,由于乔丹出色的单打能力,一旦给乔丹清空一侧,给他一对一的机会,基本就能得分。这项规则也代表了当时“坏孩子军团”防守乔丹的策略:死防乔丹,防不住就死防他四个队友。
4,哈登法则
17-18赛季,NBA出台了一项新规则,即哈登法则。规则提到,球员在身体接触中向上挥舞手臂将不再得到投篮犯规的待遇。这项规则无疑是对哈登“景德镇之子”打法的极大限制,哈登出色的骗犯规技术让防守他的人叫苦不迭。尽管哈登法则的出台让哈登的碰瓷技术难以得到施展,但哈登依旧用出色的表现拿下了本赛季的得分王,由此可见,哈登会用碰瓷,但绝不是只会碰瓷。
5,禁止电梯门战术
电梯门战术是针对勇士的“水花兄弟”所制定的。电梯门战术是指,投手持球从两个大个子中间穿过,大个子“关门”挡住防守者来使投手获得出手机会。坐拥“水花兄弟”的勇士十分依赖于投射,这项规则的出台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库里和汤普森。好在,库里和汤普森用自己出色的球商和技术很好的化解了这一点,如今勇士用繁复却精妙的掩护战术一样可以为“水花兄弟”争取到出手机会,赢下比赛。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哈登规则」哈登规则哪一年实施的》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iqiubifen.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uiqiubifen.com/wenda/16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