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甲鱼
今天体育问答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定西甲鱼养殖,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甘肃的特产是什么

最佳答案甘肃特产种类繁多, 现在就先拿简单的敦煌特产来说吧。 这边主要是干旱性温带气候, 长时间的日照和特殊的沙漠性土壤,培育出的宝贝都是味道独特且稀有品种。 \x0d\x0a 如果要带走的话, 敦煌特产杏干、葡萄干、吊死杏干、黑、红枸杞, 枣,锁阳、肉苁蓉、发菜、罗布麻、杏仁等等都是带走的敦煌特产必不可少的宝贝。\x0d\x0a新鲜的水果特产: 敦煌的西瓜(甜)、李广杏(酸甜适口)、葡萄(种类136种之多,各有不同,各个绝对味美)等。\x0d\x0a来当地吃的话 特产有: 驴肉黄面、焖饼、榆钱、发菜、敦煌拉条子等\x0d\x0a\x0d\x0a欢迎大家来甘肃来大漠敦煌~
中国🈶️多少个地理标志产品?
最佳答案华北地区
北京市:北寨红杏 ,平谷大桃,燕山板栗,大兴西瓜,房山磨盘柿,昌平苹果,门头沟京白梨,昌平草莓,延庆国光苹果
天津市:茶淀玫瑰香葡萄,盘山磨盘柿,小站稻,独流老醋,七里海河蟹
河北省:深州蜜桃,京东板栗,顺平桃,唐县大枣,宣化牛奶葡萄,魏县鸭梨,容城绿芦笋,黄骅冬枣,昌黎葡萄酒,沙城葡萄酒,沧州金丝小枣,卢龙粉丝,泊头鸭梨,蠡县麻山药,涉县核桃,赞皇大枣,京东板栗,涉县花椒,山庄老酒,板城烧锅酒,武安小米,大名小磨香油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肥牛,苏尼特羊肉、巴林石,呼伦贝尔西旗羊肉,阿鲁科尔沁牛肉、阿鲁科尔沁羊肉 鄂尔多斯细毛羊 乌拉特羊肉 乌珠穆沁羊肉
山西省:太谷壶瓶枣,祁县酥梨,永济芦笋,沁州黄小米,平遥牛肉,山西老陈醋,阳城蚕茧,广灵小米,左权绵核桃,左云苦荞,汾州核桃,36.5°黑泥化妆品,临猗苹果、襄垣手工挂面、长子大青椒、太谷饼
东北地区
辽宁省:盘锦河蟹,桓仁蛤蟆油,桓仁山参,傅家花生,抚顺哈什蚂花、牛苹果,清原马鹿茸,黑山花生,盘锦大米,锦州道光柑,鞍山南果梨,大连鲍鱼,大连海参,岫岩玉,丹东板栗,桓仁冰酒,桓仁大米,桓仁大榛子,东港大米,东港草莓 [4] ,桓仁红松籽,桓仁蛤蟆油,桓仁山核桃油,高桥陈醋,梁山(小梁山)西瓜,盘锦河豚,盘锦泥鳅,盘锦碱地柿子
吉林省:万昌大米、西江大米(西江贡米)、延边黄牛肉、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白城绿豆、白城油葵、大川平贝母、吉林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吉林梅花鹿、姜家店大米、集安板栗、延边苹果梨、吉林长白山人参、露水河红松籽仁、通化山葡萄、扶余四粒红、延边大米、梅河大米、白城燕麦、长白山红景、敦化小粒黄豆
黑龙江省:五营木都柿,珍宝岛大米,饶河东北黑蜂,铁力平贝母,铁力北五味,铁力中国林蛙油,抚远“黑龙江大马哈鱼”鱼子,抚远“黑龙江鲟鳇鱼”鱼子,宝清红小豆,五常大米,孙吴大果沙棘,响水大米,宝清大白板,梅里斯洋葱,挠力河毛葱,板子房西瓜,北大仓酒,玉泉酒,建三江大米,五大连池鲤鱼,五大连池草鱼,五大连池鲢鱼,五大连池鲫鱼,克东天然苏打水
华中地区
河南省:信阳毛尖、新郑大枣、息半夏、息县香稻丸、信阳红、卢氏鸡、张弓酒、商城黑猪 、河阴石榴、正阳花生、西峡猕猴桃、西峡香菇、济源冬凌草、大别山银杏及制品、淮阳黄花菜、仰韶酒、洛阳牡丹、道口烧鸡、西峡山茱萸、钧瓷、怀山药、平舆白芝麻、方城丹参、南召辛夷、十三香调味品、棠溪宝剑,驻马店小磨香油、原阳大米、淮南猪、汝瓷、灵宝大枣、灵宝苹果、偃师银条、确山板栗、卢氏黑木耳、卢氏连翘、宁陵金顶谢花酥梨、嵩县柴胡、唐半夏、唐栀子、中牟大白蒜、禹白附、禹白芷、固始鸡、固始云雾、禹南星、宁陵白蜡杆、泌阳花菇、内黄大枣、桐柏玉叶、许昌腐竹、郑州黄河鲤鱼、潢川甲鱼、杞县大蒜、桐河桐蛋、密二花
湖北省:钟祥大米、来凤金丝桐油、咸丰白术、板桥党参、来凤漆筷、景阳鸡、九资河茯苓、襄阳大头菜、利川山药、涨渡湖黄颡鱼、窑湾蜜桔、程河柳编、巴东独活、襄麦冬、京山桥米、京山乌龟、来凤凤头姜、罗田甜柿、丹江口翘嘴、洪山菜薹、利川莼菜、利川黄连、恩施玉露、蔡甸莲藕、郧阳乌鸡、龙峰茶、邓村绿茶、宜城板鸭、罗田板栗、房县黑木耳、竹山绿松石、郧阳木瓜、丹江口翘嘴鲌,武当蜜橘,麻城福菊、云梦鱼面、荆州鱼糕、荆州大白刁、罗田金银花、黄陂荆蜜、蕲春艾草、百里洲砂梨、三湖黄桃
湖南省:攸县香干、炎陵黄桃、醴陵瓷器、黔阳冰糖橙、武冈卤铜鹅、武冈卤豆腐、临武鸭、永丰辣酱、永兴冰糖橙、湘西猕猴桃、古丈毛尖、隆回龙牙百合、隆回金银花、浏阳花炮、邵东玉竹、湘绣、邵东黄花菜、湘阴藠头、桃源野茶王、乌牛早茶、雪峰蜜桔、松花石、松花砚、仓桥水晶梨、汉寿甲鱼、澧县葡萄、安化黑茶、桂东玲珑茶、耒阳红薯粉皮 、城步青钱柳茶、新晃黄牛肉、绥宁绞股蓝、鼎城茶油、常德酱板鸭、常德香米、城头山大米、桃源黑猪、桃源鸡、津市藠果、石门柑橘、石门银峰。
华东地区
上海市:崇明老白酒、崇明老毛蟹、南汇水蜜桃
江苏省:射阳大米、高邮鸭、高邮咸鸭蛋、界首茶干、高邮湖大闸蟹、镇江香醋,东海水晶,鸽岛、竹岛、羊山岛、开山岛、秦山岛、车牛山岛、达山岛、平岛醋,固城湖螃蟹,洞庭(山)碧螺春茶,宝应荷藕,广洋湖青虾,泰兴白果,扬州漆器,阳澄湖大闸蟹,雨花茶云锦,南通长江河豚(养殖),吕四海蜇,盱眙龙虾,河横大米,兴化香葱,东台发绣,邳州银杏[8] ,阳羡雪芽茶,滨海白首乌、海安桑蚕茧
浙江省:新昌花生、开化杜仲茶,王店三园鸡,温郁金,姚庄蘑菇,建德苞茶,松阳茶,天目山铁皮石斛,龙井茶、杭白菊,庆元香菇,金华火腿,龙泉青瓷,常山胡柚,新昌花生(小京生),安吉白茶,塘栖枇杷,余姚杨梅,黄岩蜜桔,萧山萝卜干,天台乌药,海盐大头菜,德清早园笋,严东关五加皮酒,龙游发糕,仙居鸡,常山山茶油,遂昌竹炭,瓯柑三门青蟹,宁波金柑,绍兴酒,慈溪杨梅,凤桥水蜜桃
安徽省:涡阳苔干,涡阳大豆 [10] ,霍山黄芽,霍山石斛,迎驾贡酒,灵璧石,怀远石榴,怀远白莲坡贡米,沱湖螃蟹,铜陵白姜,铜陵牡丹(凤丹),霍山灵芝,松萝茶,黄冈柳编,霍邱柳编,长丰草莓,八公山豆腐,六安瓜片、宣纸、滁菊、口子酒,黄山毛峰茶,砀山酥梨,高炉家酒,明绿御酒,古井贡酒,太平猴魁茶,漫水河百合,临水酒,岳西茭白,石台富硒茶,黄陂湖大闸蟹,岳西翠兰,万安罗盘,五城米酒,五城茶干,三河米酒,李兴桔梗,祁门红茶,段园葡萄,太平猴魁,金种子酒,和县黄金瓜,桐城水芹,桐城小花,安庆胡玉美蚕豆辣酱,南陵大米,小窖宣酒,女山湖大闸蟹,石臼湖螃蟹,舒城小兰花,安茶,黄山贡菊(徽州贡菊) ,符离集烧鸡,明光绿豆,皖南土鸡,皖西鹅,肥西老母鸡,天长龙岗芡实,繁昌长枣,和县辣椒,金寨板栗,无为板鸭,池河梅白鱼,金寨黑毛猪,铜陵凤丹皮,宁国山核桃,宁国牡丹,太和香椿,东至云尖,东至麦鱼,潘集酥瓜,宁国山核桃,金寨山羊,巢湖麻鸭,金寨山核桃,金寨山茶油,枞阳煤鸭,金寨茯苓,金寨西洋参,金寨天麻,金寨高山米,金寨土鸡,亳州白芍,霍山百合,塔山石榴(淮北市烈山区)。
福建省:柘荣太子参,尤溪金柑,永安莴苣天,天宝香蕉,南日鲍,龙岩咸酥花,浦城薏米,平潭水仙花,德化黑鸡,清流豆腐皮,河龙贡米,云霄枇杷,永泰李干,连城红心地瓜干,明溪肉脯干、闽笋干,永春佛手茶、大红袍茶、白毫银针,寿宁高山茶,古田银耳,建瓯锥栗,永春芦柑,政和白茶,柘荣太子,安溪铁观音,坦洋工夫永春、佛手,德化白瓷、永春篾,香东山鲍鱼,长汀河田鸡,武夷岩茶,建宁建莲,清流溪鱼,浦城丹桂,莆田桂圆,莆田枇杷,武平金线莲,大田肉兔,长泰吴田地瓜。
江西省: [11] 奉新猕猴桃,宜春苎麻,丰城富硒大米 [12] ,横峰葛,大余金边瑞香,余江夏天无寻乌蜜桔,三湖红桔,广丰白耳黄鸡,广昌通心白莲,泰和乌鸡,万年贡米,金溪黄栀子,崇仁麻鸡,兴国灰鹅,军山湖大闸蟹,高安腐竹,浮瑶仙芝,南康甜柚,瑞昌山药,彭泽鲫,南城淮山,婺源绿茶,南安板鸭,遂川金桔,峡江传统米粉,安福火腿,宜春茶油,奉新大米、四特酒,万载百合生米藠头,南丰蜜桔、狗牯脑茶,赣南脐橙,泰和乌鸡,景德镇瓷器,庐山云雾茶,弋阳年糕,商州枳壳、三瑚红桔,天桂梨,共青板鸭及副产品夏布萱麻,东乡瘦肉猪,临川贡酒,婺源荷包红鲤鱼、白玉豆系列蔬菜,余干辣椒,梅岭毛尖,五丰系列米粉,三江口萝卜,广丰马家柚
山东省:青岛灵山岛海参,蒙阴蜜桃,周村烧饼,景芝神酿酒,平邑金银花,日照绿茶,苍山大蒜,马家沟芹菜,烟台大樱桃,栖霞苹果,泰山赤鳞鱼,大泽山葡萄,无棣贝瓷,烟台鲍鱼,沾化冬枣,烟台苹果,烟台葡萄酒,龙口粉丝,平阴玫瑰,乐陵金丝小枣、丁马甲鱼,安丘大姜,潍县萝卜,崂山绿茶,昌邑丝绸,青州蜜桃,威海海带,海洋白瓜,金乡大蒜,成武大蒜,沂源苹果,麻湾西瓜,鱼台大米,鱼台小龙虾,鱼台甲鱼,后霍家村草莓
华南地区,
广东省:罗浮山百草油,东陂腊味,合水粉葛、端砚,郁南无核沙糖桔,罗定肉桂, [13] 罗定皱纱鱼腐, [14] 罗定稻米,[15] 泗纶蒸笼, [16] 新兴香荔,清新冰糖桔,西牛麻竹笋,徐闻山羊,龙门年桔,水东芥菜,清远乌鬃鹅,星子红葱,惠来荔枝,西牛麻竹叶,连南瑶山茶,连州溪黄草,普宁青梅,河源米粉,廉江红橙,马坝油粘米,增城丝苗米,程村蠔春,砂仁流沙南珠,陆河青梅,埔田竹笋,普宁蕉柑,覃斗芒果,愚公楼菠萝,英德红茶,化橘红黄圃腊味,梅州金柚,新会陈皮,新会柑,南山荔枝,湛江剑麻纤维,徐闻良姜,南雄板鸭,白蕉海鲈,增城迟菜心,派潭凉粉草,火山粉葛,连平鹰嘴蜜桃, 清化粉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罗汉果,桂林马蹄,桂林腐乳,桂林米粉,桂林辣椒酱,灵川狗肉,兴安白果,全州禾花鱼,全州湘山酒,绍水蘑菇,恭城月柿,临桂五通甘蔗,平乐茨菇 ,平乐石崖茶灌阳红枣大新苦丁茶,梧州龟苓膏,梧州腊肠,钦州坭兴陶,灵山荔枝,灵山凉粉,灵山香鸡,融水糯米柚,桂林三花酒,容县沙田柚,合浦南珠,巴马香猪,荔浦芋,凌云白毫茶,永福罗汉果,忻城金银花,玉林香蒜,天等指天椒,融安金桔,阳朔金桔,阳朔九龙藤蜂蜜 [17] 横县茉莉花,横县大头菜,南山白毛茶 [8] 博白空心菜,平南石硖龙眼,雅长铁皮石斛,凌云白毫茶,田东香芒,富川脐橙,武鸣沃柑,靖西大香糯 [18] ,靖西大果山楂 [19]
海南省:兴隆咖啡,琼中绿橙,白沙绿茶,和乐蟹 ,三亚芒果
西南地区
重庆市:涪陵榨菜,合川桃片,酉阳青蒿,江津花椒,南川方竹笋,金佛山方竹笋奉节脐橙,城口老腊肉
四川省:邻水脐橙,南江山核桃,简阳羊肉汤,会理石榴,涪城麦冬,洪雅雅连,盐边油底肉,国胜茶青,川七佛贡茶,旺苍杜仲,彭州大蒜,资中冬尖,新店七星椒,双流枇杷,南溪豆腐干,泸州酒,江油附子,都江堰猕猴,中江丹参,雁江蜜柑,蒙山茶,水井坊酒,古蔺肝苏,安岳柠檬,苍溪红心猕猴桃,苍溪雪梨,龙泉驿水蜜桃,通江银耳,南江金银花,长赤翡翠米,汉源花椒,剑南春酒,郫县豆瓣,青川黑木耳,双流冬草莓,达县苎麻,温江大蒜,仪陇大山香,川芎,金阳白魔芋,金阳青花椒,朝天核桃,崇州郁金,峨眉山茶 [20] ,新津黄辣丁,小金松茸,广安蜜梨,紫云猕猴桃
贵州省:赤水金钗、石斛,赤水乌骨鸡,兴义饵块粑,德江天麻,开阳富硒米,遵义朝天椒,余庆小叶苦大方天麻,茅台酒,仁怀酱香酒,梵净山,翠峰茶,余庆苦丁茶,沙子空心李,六枝特区“郎岱酱”,赫章核桃 [21] ,三穗鸭,麻江蓝莓,锦屏茶油
云南省:红河灯盏花,程海螺旋藻,洱源梅子,普洱茶,宣威火腿,文山三七,昭通天麻,保山小粒咖啡,石屏杨梅西畴阳荷深沟鸡 [22]
西藏自治区:西藏那曲冬虫夏草,西藏藏药
西北地区
陕西省:洛川苹果,延安苹果,延川红枣,蓝田玉,西凤酒,紫阳富硒茶,商南茶,紫阳天然蓝黑板石,紫阳蓝黑板石,临潼火晶柿,略阳乌鸡,汉中仙毫,西乡牛肉干,镇巴腊肉,子洲黄芪,富平柿饼,府谷海红果,甘泉豆腐干,子长粉条,黄龙核桃,黄龙中蜂蜂蜜,延安酸枣,韩城大红袍,太白酒,凤县大红袍,平利绞股蓝,商洛丹参,周至猕猴桃,定边马铃薯 [8] [23] ,横山羊肉,户县葡萄
甘肃省:酒泉夜光杯,庆阳苹果,文县纹党,临泽小枣,秦安蜜桃,秦安苹果,两当狼牙蜜,西和半夏,苦水玫瑰,兰州百合,礼县大黄,临洮大丽花,武都橄榄油,平凉金果龙神茶,庆阳黄花菜,静宁苹果,环县荞麦 [5] ,定西马铃薯,民勤蜜瓜,民勤甘草,民勤羊肉,靖远枸杞,永昌啤酒大麦。
青海省:藏毯互助青稞酒
宁夏回族自治区:香山压砂西瓜,灵武长枣,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宁夏枸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色买提杏干,莎车巴旦姆木垒鹰嘴豆,阿克苏红枣,阿克苏核桃哈密大枣,吐鲁番葡萄,伽师瓜,库尔勒香梨,哈密瓜,阿瓦提慕萨莱思 [24]
平凉在哪个省
最佳答案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北纬34°54'--35°43',东经108°30'--107°45'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一区,总土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年均气温8.5℃,降水量在450--700毫米之间。全市总人口2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3万人,占总人口的12.3%。崆峒区城镇人口18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40%。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各项社会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目前,全市粮食自给有余,实现了解决温饱这一历史性目标,跨入了致富奔小康的新阶段。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平凉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即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区。
平凉市 面积11325平方千米,人口219万人(2004年)。
崆峒区面积1936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744000。区人民政府驻西大街。
泾川县面积1486平方千米,人口33万。邮政编码744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灵台县面积2038平方千米,人口23万。邮政编码744400。县人民政府驻中台镇。
崇信县面积 850平方千米,人口 9万。邮政编码744200。县人民政府驻锦屏镇。
华亭县面积1266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744100。县人民政府驻东华镇。
庄浪县面积1556平方千米,人口42万。邮政编码744600。县人民政府驻水洛镇。
静宁县面积2193平方千米,人口47万。邮政编码7434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自然资源
平凉是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经济作物主产区,盛产小麦、玉米、谷类、荞麦、油菜、胡麻、林果、烤烟等,具有开发"两高一优"农业的广阔前景,曾与庆阳地区以"陇东粮仓"闻名遐迩。市上和七县(区)先后获农业部、国务院"粮食生产先进地区(县)"荣誉奖。旱作山区盛产胡麻、葵花、土豆、莜麦和豆类等;阴湿山区林草茂盛,是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皮毛集散地和各类中药材的重要产地,目前全市年存栏黄牛50多万头,年交易各种畜皮200 多万张。中药材主要有党参、黄芪、甘草、大黄、贝母、冬花等150多种。山药、百合、蕨菜、 甲鱼等极具地方特色,皮毛肉类远近闻名;川区以果、菜为主,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之一。全市现有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7.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6%,森林面积397万亩,森林覆盖率17.98%。植物种类共51科84属254种, 野生动物31种。林业资源在省内有较大优势。最为富裕的是崆峒区四十里铺镇洪岳村,洪岳村的村民,勤劳致富,
矿产资源:从全国来看,平凉属自然资源比较贫瘠的地区,但从省内及周边地区范围内看,煤炭、石灰岩等有比较优势。市内的华亭煤田是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中煤层最厚的地段,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 煤层平均厚度达28.7米,探明总储量34.7亿吨,且煤质优良,具有高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熔点的特性,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而且也是目前我国最好的气化用煤。
石灰岩资源:有资料介绍总储量30多亿吨,但勘探程度低,探明储量约3亿吨, 主要分布在平凉市和华亭县;庄浪县卧龙寺石灰岩矿床为远景储量,约2 亿吨。对石灰岩的利用,目前主要是生产水泥、石灰和建筑石料。
另外还有粘土、石英砂等,主要分布在华亭县安口镇一带,开采利用历史较早,目前主要用于生产日用陶瓷、高低压电瓷、灯泡等。
旅游资源:平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已发现各个时期的古文化遗址 46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其中"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崆峒区)、王母宫--西王母降生处的回中山(泾川县)、人文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静宁县)、西周第一台--古灵台(灵台县)等历史遗址和西周青铜器 (灵台县)、南宋银本位货币银合子、佛舍利金银棺(泾川县),被誉为"中华之最"。平凉也是祖国针灸学鼻祖、晋代医学家皇甫谧(灵台县),唐代著名宰相牛僧儒(灵台县), 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庄浪县),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崆峒区)的故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崆峒山和王母宫、温泉、柳湖、南石窟寺、龙隐寺、莲花台、紫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以及明代宝塔、李元谅墓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都是寻根访古、观光旅游、避暑休闲的好去处。旅游业有望培育成我市新兴的支柱产业。
基础设施
平凉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之重镇,是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而且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宝中铁路纵贯全市,公路形成了以312国道和天水一平凉、银川—平凉、宝鸡—平凉等省道为骨架,县乡道路为支点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交通便捷畅达,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市2004年电话用户达11.04万户,普及率达10.4部/百人。西兰乌光缆贯穿全市,七县(区)市话全部实现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覆盖了境内县城镇,通讯方便快捷。全市已建成33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8座,35千伏变电站25座,已实现县县有110千伏变电站,2-3个乡(镇)有一座35千伏变电站;电力总装机容量125万千瓦。电力不仅能满足本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可以向其它地区送电。
经济
近年来,全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各项社会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4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6.3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05亿元(大口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20元。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以“平凉金果”为主的果树经济林118万亩,年产果品40万吨。“平凉金果”荣获2004年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金奖。“平凉红牛”品种优良,年存栏73.6万头,年交易各种畜皮470多万张,肉、蛋、奶年总产量达8.97万吨。2004年,农业增加值达到24.9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84.69万吨,草畜、果菜等农村支柱产业总收入达到11.75亿元,“平凉金果”、“平凉红牛”两大品牌走出西北,享誉全国。工业经济在促改革、调结构、求发展中不断开拓前进,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以煤炭、电力、建材、医药、食品、制革等行业为主体,以“全国煤炭优秀企业”华煤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2004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8亿元,增长21.75%,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增长33.95%,位居全省第二。第三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分别调整到25.95:39.57:34.48,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进一步凸显。
我是平凉人,想知道一下,平凉的历史,及平凉的来历,有哪位能告诉我?仅仅想知道而已,
最佳答案平凉市情概况
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北倚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6县和崆峒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4万人,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
区位优势明显。平凉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大省会城市几何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之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平凉不仅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公路枢纽,也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312国道横穿全境,宝中铁路纵贯南北,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主干,县乡道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随着平定高速、银武高速、西平铁路、天平铁路的陆续建设,平凉将成为贯通西兰银三条高速、三条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先民们在黄河中上游繁衍生息、走向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20—3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3000多年前,周人的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曙光。公元358年,前秦王苻坚在这里厉兵秣马欲平定前凉,始以平凉之名置郡。境内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4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6件。出土于泾川县大云寺的佛祖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合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文物之最”。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尤以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人文开元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天下王母第一宫——回中宫、神州祭灵第一台——古灵台、秦皇祭天第一坛——莲花台等闻名于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吸引了众多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亲诣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修身治国之道;周穆王“八骏日行三万里”,与西王母相会于回中;秦始皇、汉武帝先后西巡,登崆峒而揽胜,寻道理而治国;秦王李世民泾州大捷,展雄才而凯旋;李白、杜甫情系崆峒,佳作传世;成吉思汗驻跸陇山,建有寝宫;明代韩王就藩平凉,传十一世;名道张三丰访道修炼,历时五年。近代以来,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冯玉祥、张学良、于右任等爱国人士纷至沓来,留下了历史的印迹,特别是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平凉大地,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地灵人杰的平凉还孕育了世界文化名人、中华针灸学鼻祖皇甫谧,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刘锜,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清初名臣慕天颜等一大批文韬武略杰出人物。经过多年的挖掘开发,初步打造出了崆峒、西王母、大云寺、皇甫谧等有较强吸引力和较大影响力的四大“文化名片”。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使这块土地充满了灵气,充满了魅力,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开放的区域文化特色。
自然生态良好。平凉地处东经105°20′——107°51′,北纬34°54′——35°46′之间,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年均气温7.4——10.1℃,年降水量420——600毫米之间,平均日照总时数2144——2380小时,无霜期156——188天,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生物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5处,森林覆盖率达到22.3%。平凉是甘肃最大的煤电产业基地、甘肃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中药材产地,被农业部划定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盛产小麦、玉米、洋芋、谷类,有“陇东粮仓”之美誉,党参、黄芪、甘草、冬花等150多种中药材和山药、百合、蕨菜、甲鱼等特色农产品闻名遐迩,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
资源相对富集。平凉土地广阔,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类型多样,现有农业用地101万公顷,其中耕地38万公顷、林地32万公顷、牧草地14.7万公顷。矿产资源优势明显,煤炭、石灰岩储量居全省首位,全市煤炭探明总储量37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41%,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也是目前全国最好的气化用煤。市内的华亭煤田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石灰岩探明总储量2.4亿吨,全市水泥生产能力达到200多万吨,成为陇东最大的建材基地。油页岩、铅锌矿、硫铁矿、陶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开发潜力巨大。全市水资源总量16.7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为13. 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9亿立方米,全市理论水能蕴藏量为11.2万千瓦,能够较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劳动力资源丰富,共有劳动力135.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03.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49万人,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务经济的明显优势。旅游资源遍布全市,境内有主要人文、自然景观100多处,特别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道教名山崆峒山,被评为“中国顾客十大满意风景区”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崆峒道源胜地旅游区、泾川西王母朝觐旅游区、古灵台商周文化和皇甫谧针灸文化旅游区、静宁成纪文化及农业观光旅游区、庄浪云崖寺人文自然及梯田建设生态旅游区、华亭莲花台人文自然及关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崇信五龙山人文自然民俗旅游区风景绮丽、独具特色。
投资环境优越。经过多年的努力,平凉投资发展的硬件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以优化环境、集聚人气、提升形象、实现双赢为目标,从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入手,着力创建融资平台,激活民间资本,狠抓环境优化,坚持以诚信招商、以环境留商、以感情融商,营造了亲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平凉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最佳城市”。建成了崆峒区二十里铺、华亭县石堡子、静宁县八里等一批具有较强聚集力、辐射力的工业集中区,促进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新兴产业向园区聚集,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向园区流动,民营经济已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40%。先后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和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第五届全国武术馆校武术比赛、第七届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等全国知名节会和国家级赛事,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平凉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初见端倪,目前,平凉人气聚集、商贸发达,开放、合作、共赢、和谐的投资发展环境已经形成,成为投资兴业和创造财富的热土。 发展步伐加快。全市经济步入了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新阶段,城乡面貌和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3亿元,较上年增长12.1%;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3.23亿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40元,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50元,增长10%。特别是围绕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产业开发,做大做强了能源煤化工、绿色畜牧、优质果品、人文生态旅游四大基地,培育形成了“平凉煤电”、“平凉金果”、“平凉红牛”、“平凉旅游”四大特色品牌。2006年全市原煤产量达到1880万吨,占全省产量的近50%,发电量84亿千瓦时,占全省的近20%,以煤电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平凉金果”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并成为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全国市级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实现了直接出口。静宁、泾川两县分别被授予“中国苹果之乡”和“中国红富士之乡”称号,全市果树经济林151万亩,果品产量51.46万吨,以紫花苜蓿为主的耕地种草面积达107万亩。平凉红牛品种优良,年饲养量89.76万头,其证明商标注册已被国家商标局受理,牛肉制品、皮革等产品畅销国内外。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平凉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黄金线路和辐射周边3省区14个市的旅游经济圈,道源寻根之旅、丝路遗珍之旅、人文生态观光之旅、绿色休闲之旅、佛教艺术溯源之旅、黄土风情体验之旅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红色之旅等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旅游者,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平凉以黄土高原人文生态旅游的鲜明特色和崭新形象,成为甘肃东部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点城市。2006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开发前景广阔。未来五年,是平凉发展史上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加速发展期。全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强市富民为根本,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主攻三大目标(小康平凉、和谐平凉、魅力平凉),建设四大基地(全省煤电化运基地、绿色畜牧基地、优质果品基地、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基地),推进六个跨越(在统筹城乡发展、做强地方工业、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社会上推进新跨越),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平凉,这颗美丽的陇东明珠,必将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开放的平凉热诚欢迎国内外朋友观光旅游、投资兴业、谋求合作,共同创造美好灿烂的明天!
语文题目
最佳答案甘肃
甘肃古属雍州,省会兰州。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并与蒙古国接壤,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人口2345万(1949年968万人),有汉族、回族、藏族、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土族、撒拉族、满族等民族。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在其境分置十二监军司,甘肃为其一,元代设甘肃省,筒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筒称为陇。
【历史沿革概述】
先秦时期,全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梁二州,旧称“雍梁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省境东南地区为北地郡和陇西郡。汉代先在省境置凉州,至元封五年(前106)省境先后改置武都、陇西、金城、天水、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10郡。唐代改郡为道,省境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元代始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明代废省设司,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清代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范围。光绪十年(1884)分出新疆。1912年省境又划分为宁夏(原朔方)、西宁(原海东)、兰山、泾原(原陇东)、渭川(原陇南)、甘凉(原河西)、安肃(原边关)七道。1927年废道,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省境陇东地区属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和关中两分区。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肃行政公署。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甘肃省名相沿至今。
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元代才正式设置甘肃省。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简称甘。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
甘肃位于黄河中、上游。远古时期这里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是个稀疏的草原环境。低凹地丰富的水源,高山茂密的灌木丛,台地上疏松的黄土,灌木、草地上生活的多种动物,为原始人类生存提供了天然适宜的环境。因此,这里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开发,特别是农业垦殖和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形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根据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证明,远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在这块地方生息、繁衍,利用简陋的石器顽强地同大自然作斗争。建国以来,先后在镇原县姜家湾、寺沟口、黑土梁,庆阳巨家塬,环县楼房子和刘家岔处,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和早期人类用火的遗迹。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己发现的有1000处,其中著名的有受仰韶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洮河、大夏河和湟水中下游为中心,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的齐家文化;还有晚于齐家文化,发现己有铜器,已经进入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早期的辛店、寺洼和卡窑文化。古代传说中的四千年前的炎帝(号神农氏)、黄帝(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也起于西北。近几年来,我省考古工作者在省境东部秦安县大地湾发现并挖掘了一处距今7800至4500年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出土文物8000余件,其中发现的7000年前的地画、5000年前的混凝土和一座建筑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原始社会会堂式宏伟建筑,系国内首次发现。这处遗址堪与西安半坡村遗址相媲美。这里发现的罕见的三足钵、三足罐珍品,比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要早1000多年。大地湾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史前史特别是研究古代建筑、文字起源和人类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甘肃省行政区划】
甘肃省设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兰州市:五区三县
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
嘉峪关市
金昌市:一区一县
金川区、永昌县。
白银市:二区三县
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天水市:二区五县
秦城区、麦积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武威市:一区三县
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张掖市:一区五县
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酒泉市:一区二市四县
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安西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平凉市:一区六县
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庆阳市:一区七县
西峰区、正宁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环县。
定西市:一区六县
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漳县、渭源县、岷县、临洮县。
陇南市:一区八县
武都区、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文县、宕昌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市七县
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市七县
合作市、舟曲县、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
【地理地貌】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着它新的活力。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地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一块块山间平原,是难以耕作之地,人烟稀少,能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戈壁风光。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诸如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也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
省会兰州市。天水、嘉峪关、玉门、酒泉、张掖、金昌、白银等为省内主要城市。本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接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河西走廊绵延于省内西北部;砂磁、戈壁与绿洲相间。主要山脉有祁连山、陇山、西倾山、龙首山、马鬃山等。本省河流多属黄河水系,以黄河及其支流洮河、渭河、祖历河等为主。
【甘肃省民族】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现有54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219.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7%。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16个少数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省内现有甘南、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有天祝、肃南、肃北、阿克塞、东乡、积石山、张家川7个民族自治县,有39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17.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9.8%。
从分布情况来看,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散居在兰州、平凉、定西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东、中段地区;东乡、保安、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裕固、蒙古、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中、西段地区。全省86个县、市、区中,除少数民族聚居的21个县、市外,其余65个县、市、区中均有散居的少数民族。
【文化特产】
甘肃海拔大多在1000米,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境内地势起伏、山岭连绵、江河奔流,地形相当复杂。这里有直插云天的皑皑雪峰、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乏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桥湾人皮鼓: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肉的拉卜楞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彩。古朴典雅的临复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黄帝登临、广成子修炼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向文化的传播阵地和民间经济的交易场所。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气候资源特产】
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月。甘肃省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全省总土地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据国务院勘界结果为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7位,折合6.8亿亩。其中,农用地为3.81亿亩;建设用地0.14亿亩;未利用地2.87亿亩。人均占有土地26.31亩。人均占有耕地2.71亩,比全国人均占有量高出一倍多。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和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78.2%。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4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2.05%,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裸岩、低洼盐碱、沼泽等。
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6.2亿立方米,纯地下水8.7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约294.9亿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河流大部源头出于祁连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戈壁之中。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虽然甘肃省气候干燥,气象灾害危害重,但干旱气候区丰富的光能、热量、风力资源、大气成分资源等气候资源,是可再生利用的。可以根据甘肃省气候资源的分布状况,开展气候资源的分区规划,并根据各区的气候特点,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为甘肃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甘肃省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总量为4544.02万公顷,人均占有量2公顷,居全国第5位;除沙漠、戈壁、沼泽、石山裸岩、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以直接利用的土地外,尚有2731.41万公顷土地可用于生产建设,占土地总面积的60.11%。各种林地资源面积396.65万公顷,有白龙江、洮河、祁连山脉、大夏河等地的成片原始森林,森林中的野生植物达4000余种,其中有连香树、水青树、杜仲、透骨草、五福花等珍贵植物;野生动物中列入国家稀有珍贵动物的达54个种或亚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野马、野骆驼、野驴、野牦牛、白唇鹿等。各类草地资源面积1575.29万公顷,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34.67%,其中天然草地1564.83万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99.34%,是中国主要的牧业基地之一。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724.15万千瓦,居全国第10位,可能利用开发容量1068.89万千瓦,年发电量492.98亿千瓦小时。矿产资源种类多而储量丰富。能源矿产中,煤、石油、油页岩、天然气、地热水均有储量,仅煤炭就包括了无烟煤、一般用煤、焦煤、褐煤等几大类;黑色金属有铁、锰、钒、铬等及冶金辅助原料矿产熔剂灰岩、熔剂白云岩等14种,大部分已探明储量,铬铁矿、钒矿、菱镁矿及铸型用粘土等储量在中国居前5位;有色金属矿产包括了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分散元素矿产共28种已探明了储量,其中铜、镍、钴、铅、锌、锑、铂族、硒和碲等矿产是甘肃的优势矿产;此外尚有硫、磷、蛇纹岩、芒硝等非金属化工原料矿产9种和石棉、白云母、石膏、石灰岩等非金属建材原料矿产14种均已探明了储量。
甘肃农业经济中种植业居突出地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糜子、胡麻、油菜籽、甜菜、棉花、大麻、烟叶、当归、党参等,此外还有各种蔬菜瓜果种植栽培,形成了种类繁多、布局合理的种植体系,很多产品已成为甘肃省的名优特产,如河西甜菜(含糖率居全国第二位)、敦煌长绒棉、山丹油菜籽、兰州水烟、黑瓜籽、天水花牛苹果、岷县当归、纹党、潞党等。畜牧业是仅次于种植业的农业经济部门,畜禽品种齐全,大家畜有马、牛、驴、骡、骆驼,小畜禽有猪、羊、鸡、兔等,有28个优良畜禽品种,其中河曲马、山丹马、岷县黑裘皮羊、合作猪、静宁鸡、甘肃双峰驼等是闻名中国的优良畜种。随着多种经济的发展,利用2万余公顷宜养鱼水面发展了渔业生产,共养殖100多个鱼种,其中红鳟鱼、细鳞鲑、大鲵、甲鱼、黄河鲤鱼、鸽子鱼、石花鱼为名优特水产品。依靠省境森林资源和宜林土地资源积极发展林业生产,形成了以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经济林、薪炭林为结构,以冷杉、云杉、油松、华山松、栎类林、杨桦林等为优势种的林业生产体系,活立木总蓄积量1.74亿立方米。工业是甘肃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利用丰富的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了基础工业,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协调配合,包括煤炭、石油、电力、冶金、机械、化学工业、建材、森林、食品、纺织、造纸等十几个部门在内的生产体系,已成为中国有色金属、电力、石油化工、石油机械制造和建筑材料的重要基地。
【通信交通】
主要铁路干线有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兰青线、干武线,宝中铁路正在建设中;主要公路干线有西兰公路、甘新公路、甘川公路、包兰公路等;民航开辟了以兰州为中心,通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南京、昆明、敦煌、庆阳等全国主要城市及省内主要旅游胜地和革命老区的航空网。“七五”末期,铁路在省内线路长度达1884公里,公路、民航和水运总通车(航)里程分别为3.47万公里、3.57万公里和219公里。邮电通信事业发展很快,全省有1116个邮电局所,开展了有声信函、邮政快件、特快专递、礼仪电报、邮政储蓄等业务。全省14个地、州、市和52个县(市)的长途电报、电话进入了全国自动转报通信网。1990年甘肃省社会总产值为505.1亿元,国民收入207.28亿元,人均社会总产值2258元,人均国民收入为927元。
【西部大开发】
甘肃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壮大城市经济为龙头,实施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发挥比较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把甘肃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综合性高新石化基地、中药材加工基地、林牧业基地和旅游大省,充分发挥甘肃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桥梁、纽带和依作用。
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进一步解放思路、转变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
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结构调整为重点,就是近期加快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退耕还林(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物质技术条件。
以壮大城市经济为龙头,就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以兰州市为重点,以陇海线和兰新线为依托,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形成大开发的支撑点和新的经济增长带,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镇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实施三大战略,就是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强基础教育和适用人才培养,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使科技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第一推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吸引国内外的人才、技术、资金,推动甘肃的大开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开发中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施甘肃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走发挥比较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就是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老工业基地的比较优势,形成石油天然气与精细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生物制药、特色农副产品及以其为原料的加工业、旅游业五大支柱产业。
实施西部大开发,要有重点分步骤的推进。经过10年的努力,使甘肃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全面开发的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备,良性开发机制初步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框架基本形成,几大特色明显的支柱产业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把甘肃建成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甘肃。
平凉历史
最佳答案谁知道甘肃省平凉的历史
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是先民们在黄河中上游繁衍生息、走向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20—3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3000多年前,周人的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曙光。
公元358年,前秦王苻坚在这里厉兵秣马欲平定前凉,始以平凉之名置郡。 境内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4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6件。
出土于泾川县大云寺的佛祖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合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文物之最”。 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尤以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人文开元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天下王母第一宫——回中宫、神州祭灵第一台——古灵台等闻名于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吸引了众多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亲诣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修身治国之道;周穆王“八骏日行三万里”,与西王母相会于回中;秦始皇、汉武帝先后西巡,登崆峒而揽胜;秦王李世民泾州大捷,展雄才而凯旋;李白、杜甫情系崆峒,佳作传世;成吉思汗驻跸陇山,建有寝宫;明代韩王就藩平凉,传十一世;名道张三丰访道修炼,历时五年。 近代以来,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冯玉祥、张学良、于右任等爱国人士纷至沓来,留下了历史的印迹,特别是 *** 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平凉大地,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地灵人杰的平凉还孕育了世界文化名人、中华针灸学鼻祖皇甫谧,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刘锜,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清初名臣慕天颜等一大批文韬武略杰出人物。 经过多年的挖掘开发,初步打造出了崆峒、西王母、大云寺、皇甫谧等有较强吸引力和较大影响力的四大“文化名片”。
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使这块土地充满了灵气,充满了魅力,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开放的区域文化特色。
我爱我的家乡——平凉作文
我的家乡平凉,山好水好人也好,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是我成长的家园。
平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非常有名。这里曾是人文初祖伏羲的诞生地,周秦先祖的故乡;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天下道教第一山,景色迷人;天下王母第一宫的回中宫风姿绰约。
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秦皇、汉武曾先后登临崆峒巡疆固土;林则徐、 *** 等都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平凉资源物产富饶,是全省主要的农、牧业基地和经济作物主产区。
“平凉金果”、“平凉红牛”非常有名,华亭原煤年产量1700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四成,平凉的煤还变成了电,发电量占全省发电量的两成。平凉是西北公路交通枢纽,312国道和宝中铁路贯通全境,城乡公路四通八达。
平凉山川秀美,景色宜人,十分好玩,是观光旅游胜地。这里有被誉为“西来第一山”的国家五A级景区崆峒山,还有国家级和省级旅游景点南石窟寺、云崖寺、龙泉寺、莲花台等。
平凉民俗纯朴,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平凉是秦腔起源和发展地之一,平凉人对秦腔情有独钟。
商贸、旅游节会、婚丧嫁娶都要搭台唱戏。就连茶余饭后啊,都要唱上几嗓子呢;另外像平凉元宵灯会、传统社火,至今盛传不衰,而且越办越红火;崆峒武术更加发扬光大。
平凉风味小吃名目繁多,名不虚传。如锅盔、烧鸡、核桃饺子、麻腐、酥饼、麻花、油糕、羊肉泡馍、罐罐蒸馍、甲鱼等,都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鲜美口味,深得人们的青睐。
如今的平凉,各方面在不断地发展,城乡面貌变得越来越漂亮,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我作为一个平凉人,为家乡的可喜变化,感到无比自豪!平凉,我的家乡,我爱你。
关于甘肃平凉的一些历史听说甘肃平凉也有过一点比较大的事件~
甘肃平凉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甘肃平凉有过一点比较大的事件:平凉劫盟,具体如下 平凉劫盟,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指唐朝与吐蕃在平凉会盟时,发生的吐蕃武力劫盟事件。 背景: 唐朝,吐蕃强盛起来,屡次与唐朝发生战争,为求和平,781年双方在清水会盟,确定了边界,此时的唐朝已经进入藩镇割据时期,诸藩拥兵自保,不听朝廷调动,使吐蕃在军事上占了优势。
783年,唐朝发生了“朱之乱”,叛臣朱攻占长安,德宗出走奉天。 吐蕃权臣尚结赞请求出兵助唐收复长安。
德宗派崔汉衡出使吐蕃,“许成功以北庭、伊西(今新疆北部)与之。”784年,唐、蕃联军击破了叛军于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
此时吐蕃军因气候炎热,加以疾疫流行,撤兵西去。唐军收复长安。
吐蕃军并未参与彻底平定朱之乱。 唐朝遂以此为借口,不答应给吐蕃以北庭、伊西等地,只许厚给缯帛。
尚结赞对唐朝食言毁约深表不满,决计报复,并准备乘机除掉唐朝镇守西北地区的三大将领。 尚结赞认为“唐之名将,李晟与马燧、浑瑊耳,不去三人,必为我忧”,787年5月的平凉劫盟事件,就是尚结赞报复唐朝和企图除掉唐朝三将的具体行动。
过程: 786年9月,吐蕃军队越泾、陇(今陕西省陇县)、?、宁(今甘肃省宁县)等州,进兵至凤翔。李晟将共击退军,10月,再挫吐蕃军于摧沙堡(今宁夏 *** 自治区固原县西北)。
尚结赞既不断遣使向唐求和,又派兵攻取盐(今宁夏盐池县北)、夏(今陕西省横山县西)二州。 唐德宗担心将帅生事邀功,力主罢兵而与吐蕃和盟。
12月,罢李晟兵权。787年3月,吐蕃又遣使求和,唐将韩游?觉察到吐蕃求和的反常:“吐蕃弱则求盟,强则入寇,今深入塞内而求盟,此必诈也”,但是德宗仍然主和,甚至还想联合吐蕃,共击回纥,答应与吐蕃和盟。
德宗命崔?燃薪嵩蓿薪嵩抟怨榛寡巍⑾亩荩硎尽俺弦狻保固岢銮胩瞥苫氍{主盟。唐朝答应派浑瑊为会盟使,崔汉衡为副使。
会盟地点几经磋商,最后决定在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市)。 事件: 787年5月15日,唐蕃会盟于平凉。
尚结赞预先埋伏骑兵于盟坛西部,做好劫盟的准备。 浑瑊在出发前,李晟警告他,此次会盟非比寻常,必须严加防备;但是唐德宗却命令浑瑊,不要猜疑对方,要表示会盟的诚意。
致使浑瑊首鼠两端,莫衷一是。 会盟开始前,浑瑊等人应尚结赞之请,退去甲胄,入幕更着礼服。
此时,吐蕃军伏兵在击鼓的号令下,从四面蜂拥而至,浑瑊觉察后果断从幕后逃出,乘马突围,唐朝会盟官员自崔汉衡以下60余人,皆被扣押,其余随从将士全部被杀。 此次劫盟突袭事件,唐军死500余人,被俘1000余人。
尚结赞又大掠邻近诸州县,然后退至清水县境内。 影响: 平凉劫盟事件后,唐德宗深悔坚持与吐蕃会盟的失误,为尚结赞求和说项的唐将马燧,也被唐德宗罢免了军权。
尚结赞除掉唐朝西北三将的企图终于得逞。 然而,此后30余年唐蕃之间未能和盟,直至公元821年(唐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双方才再度和盟。
平凉的历史文化有多悠久
平凉,是一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华之地。早在20—3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3000多年前,生活在泾河流域的周人先祖创造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农耕文化,出现了“沃野千里,水草丰美,牛羊衔尾,群畜塞道”的田园画卷,从而也开启了华夏农业文明的曙光。大量考古和史料证明,平凉是先民们在黄河中上游走向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秦汉以降,由于这里一直是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之西北重要门户和丝绸之路东段重镇,且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士农工商无不发达,建府立州,安营驻军,素为朝廷所倚重。特殊的人文结构和地理位置,使平凉曾经在传递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外来文化营养的历史进程中,发挥过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丝绸古道上中西方文化、中原与西北少数民族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舞台。千百年沧桑岁月的积淀和一代代人的创造与积累,熔铸了平凉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古老神奇的成纪文化、兼容并蓄的崆峒文化、瑰丽多彩的西王母文化、博大精深的皇甫谧文化,领异标新、相映生辉,启迪着民族的心智,推动着历史的进程,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撩去历史的烟云,不难发现,漫长的历史、厚重的文化,除了蕴藏并传承于人的血脉精神而外,总会以一定数量的物质的形式留存在其演进的土地上,譬如文物,譬如古迹。仅以文物而言,在平凉境内就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4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6件。其中泾川县大岭上距今约20万年的早期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被考古学界确认为甘肃之最早;出土于泾川泾明牛角沟距今5万年前的“泾川人”,比北京“山顶洞人”还早;静宁治平古成纪遗址,是早于黄帝的人文初祖伏羲氏的降生地。特别是出土于泾川县大云寺的佛祖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玉质人佣和南宋货币银合子等文物,代表了中华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文明高度,被誉为“中华文物之最”。
简述甘肃平凉历史
平凉市位于陇山东麓,泾河上游,是关中西去北上的古道要冲;又依六盘三关之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建制变革较大。
公元前二七二年,秦昭王灭义渠戎,置陇西、北地、上郡,平凉入秦的版图,属北地郡。
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一一四年)分北地郡置安定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 *** 自治区固原县境),平凉全境改属安定郡;东汉并泾阳入朝那,平凉属凉州刺史部安定郡的朝那、乌氏二县。
三国时曹魏于郡上设州,此地属雍州安定郡,恢复了泾阳县。西晋又废泾阳县,新置都卢县,平凉市境东部属朝那县,西部属都卢县。
十六国南北朝是最乱的时期,平凉全境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北魏、西魏、北周所领有,建制变化很大。前秦永兴二年(公元三五八年)苻坚欲进攻前凉,置平凉郡(初治高平镇,后治鹑阴),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以后,前秦苻坚曾以平凉为根本,向后秦反攻:夏赫连定曾即皇帝位于平凉。北周武帝建德元年(公元五七二年)于今市境的西北部治平凉县,属长城郡。是平凉市建制的开始,距现在一千四百一十年。
隋代,开皇三年(公元五八四年)废郡置州,平凉市属原州。大业初又废州置郡,平凉市属平凉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六一八年)复置原州,治平高。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年)再改平凉郡,旋复为原州,平凉市属原州。贞元七年(公元七九一年)泾原节度使刘昌筑平凉城扼弹筝峡口,奠定今平凉市城址,距现在一千一百九十一年。宪宗元和四年(公元八零九年)移行渭州于平凉,平凉市废。广明初复陷吐蕃,中和四年收复为渭州治。
唐末,李茂贞据凤翔称岐王,渭州属于岐,历后梁。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公元九二六年)灭岐,渭州属后唐。后唐清太二年(公元九三五年)以原平凉市的安国、耀武二镇复置平凉市,属泾州;后晋天福五年( 公元九四零年)改属渭州。 宋代,仍为渭州治所,属泾原路,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驻地,与西夏接壤,是当时的军事重镇;至大观二年,共领泾州、原州、渭州、西安州、会州、德顺军、镇戎军、怀德军等五州三军,遂代泾州、原州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徽宗政和七年(公元一一一七年)置平凉军,设节度使。 金代开六盘道,大定二十七年(公元一一八七年)始置平凉府,辖五县,属凤翔路。平凉市为府治所。
元代仍以平凉为府,辖三县,属巩昌总帅府,并潘原县入平凉市,平凉市仍为府治所。自此,平凉市的辖境再未有大的变动。 明代的平凉府辖三州七县,属陕西布政使司关内道;平凉市仍为府治所。
清初沿明制,属陕西布政使司。康熙八年(公元一六六九年)改属甘肃布政使司,平凉仍为府,府上设道:初为平庆泾固化道,同治末改为平庆泾固化盐法兵备道,平凉县为道、府治所。
一九一二年即民国元年废府,仍设道。一九一三年改平庆泾固化道为陇东道,设观察使;后改为泾原道,设道尹。一九二七年改设泾原区行政长,一九三五年改为甘肃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平凉县为道、署驻地。
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平凉解放,成立了平凉市人民 *** 。一九五零年由县城内划出城关和郊区另设平凉市。一九五八年十二月撤销平凉、华亭两县并入平凉市。一九六一年十一月恢复华亭县。一九 *** 年元月撤销平凉市,恢复平凉县。二零零二年九月,平凉撤地建市。
平凉历史上叫什么
平凉先后用过乌氏、安定、月支、都卢、渭州等名称,但沿用时间最久的,还是平凉之名。
平凉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 平凉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和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而且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
平凉历史悠久,境内现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12处,除采集到石器外,还有人类头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马、羊等动物化石,足以证明早在60万年前辖境内即有人类活动。 从泾川县太平乡大岭上出土的旧石器早期先民生活的遗址可以断定距今30万年以前,平凉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距今5000年前,轩辕黄帝曾登临今平凉市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 扩展资料:历史沿革 夏朝,为獯鬻戎狄居地。
境内陇山以东为獯鬻居地,以西为昆夷居地。商朝,末境内东南部有密(今灵台县境)、阮(今泾川、灵台二县之间)、共(今泾川县境)等方国先后建立。
西周,辖境属周人和狈狁之地。西周初,密、阮、共等方国归顺周,周文王筑灵台于今灵台县境。
春秋,辖境为乌氏与义渠戎国属地。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秦伐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境内属秦。
战国,秦惠文王,更元六年(前319),置泾阳、乌氏(在今平凉市境)和鹑觚(治所未详)3县,十年(前315),秦攻义渠,取25城,秦之势力日盛。 三国,今辖区属魏国雍州。
魏元帝景元三年(262),今泾川辖区的乌氏、临泾、朝那及今灵台辖区的阴密(何时复置待考),皆属安定郡,今灵台境的鹑觚则属新平郡;今华亭境属扶风郡;今静宁县的阿阳和成纪分属广魏郡和天水郡。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7月,平凉行政督察区改称第二行政督察区;同时,将灵台县、泾川县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治西峰)。
30年(1941),省 *** 为实行新县制,重新调整各县等级,今地区辖境平凉县为一等县,静宁、泾川为三等县,灵台为四等县,华亭、庄浪、崇信为五等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凉。
有人知道甘肃省平凉市的历史吗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北纬34°54'--35°43',东经108°30'--107°45'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一区,总土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年均气温8.5℃,降水量在450--700毫米之间。
全市总人口2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3万人,占总人口的12.3%。崆峒区城镇人口18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40%。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各项社会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目前,全市粮食自给有余,实现了解决温饱这一历史性目标,跨入了致富奔小康的新阶段。
〔自然资源〕 平凉是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经济作物主产区,盛产小麦、玉米、谷类、荞麦、油菜、胡麻、林果、烤烟等,具有开发"两高一优"农业的广阔前景,曾与庆阳地区以"陇东粮仓"闻名遐迩。市上和七县(区)先后获农业部、国务院"粮食生产先进地区(县)"荣誉奖。
旱作山区盛产胡麻、葵花、土豆、莜麦和豆类等;阴湿山区林草茂盛,是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皮毛集散地和各类中药材的重要产地,目前全市年存栏黄牛50多万头,年交易各种畜皮200 多万张。中药材主要有党参、黄芪、甘草、大黄、贝母、冬花等150多种。
山药、百合、蕨菜、 甲鱼等极具地方特色,皮毛肉类远近闻名;川区以果、菜为主,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之一。全市现有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7.4万公倾,占国土面积的6.6%,森林面积397万亩,森林覆盖率17.98%。
植物种类共51科84属254种, 野生动物31种。林业资源在省内有较大优势。
矿产资源:从全国来看,平凉属自然资源比较贫瘠的地区,但从省内及周边地区范围内看,煤炭、石灰岩等有比较优势。市内的华亭煤田是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中煤层最厚的地段,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 煤层平均厚度达28.7米,探明总储量34.7亿吨,且煤质优良,具有高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熔点的特性,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而且也是目前我国最好的气化用煤。
石灰岩资源:有资料介绍总储量30多亿吨,但勘探程度低,探明储量约3亿吨, 主要分布在平凉市和华亭县;庄浪县卧龙寺石灰岩矿床为远景储量,约2 亿吨。对石灰岩的利用,目前主要是生产水泥、石灰和建筑石料。
另外还有粘土、石英砂等,主要分布在华亭县安口镇一带,开采利用历史较早,目前主要用于生产日用陶瓷、高低压电瓷、灯泡等。 旅游资源:平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现已发现各个时期的古文化遗址 46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其中"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崆峒区)、王母宫--西王母降生处的回中山(泾川县)、人文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静宁县)、西周第一台--古灵台(灵台县)等历史遗址和西周青铜器 (灵台县)、南宋银本位货币银合子、佛舍利金银棺(泾川县),被誉为"中华之最"。
平凉也是祖国针炙学鼻祖、晋代医学家皇甫谧(灵台县),唐代著名宰相牛僧儒(灵台县), 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庄浪县),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崆峒区)的故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崆峒山和王母宫、温泉、柳湖、南石窟寺、龙隐寺、莲花台、紫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以及明代宝塔、李元谅墓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都是寻根访古、观光旅游、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旅游业有望培育成我市新兴的支柱产业。 人文荟萃 风景雄秀 远在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先民就在这块黄土地上繁衍生息,是黄河流域农业经济的开端。
现已发现各个时期的古文化遗址465处,馆藏文物3万多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历史上曾出现过晋代中华针灸学鼻祖皇甫谧,唐代著名政治家牛僧儒,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刘锜,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清代名臣慕天颜等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
“道教第一山”--崆峒山、西王母降生处--王母宫、伏羲诞生地--古成纪、西周第一台--古灵台等历史遗址和西周青铜器、南宋银本位货币银合子、佛舍利金银棺,被誉为“中华之最”。崆峒山道教文化、西王母文化、大云寺佛教文化、皇甫谧文化独具魅力。
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崆峒山为中心,以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王母宫、柳湖、南石窟寺、龙隐寺、莲花台、紫荆山、明代宝塔、李元谅墓等为网点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都是寻根访古、观光旅游、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基础设施 日新月异 平凉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之重镇,是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而且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
宝中铁路纵贯全市,公路形成了以312国道和天水一平凉、银川—平凉、宝鸡—平凉等省道为骨架,县乡道路为支点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交通便捷畅达,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全市2004年电话用户。
甘肃省平凉市的由来
平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现已发现各个时期的古文化遗址 46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其中"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崆峒区)、王母宫--西王母降生处的回中山(泾川县)、人文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静宁县)、西周第一台--古灵台(灵台县)等历史遗址和西周青铜器 (灵台县)、南宋银本位货币银合子、佛舍利金银棺(泾川县),被誉为"中华之最"。
平凉也是祖国针灸学鼻祖、晋代医学家皇甫谧(灵台县),唐代著名宰相牛僧儒(灵台县), 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庄浪县),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崆峒区)的故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崆峒山和王母宫、温泉、柳湖、南石窟寺、龙隐寺、莲花台、紫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以及明代宝塔、李元谅墓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都是寻根访古、观光旅游、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旅游业有望培育成我市新兴的支柱产业。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定西甲鱼》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zuiqiubifen.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uiqiubifen.com/wenda/36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