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乌东巨变——民族主义和新纳粹主义最佳答案《垂死挣扎的纳粹德国》已经证实的一个新闻——乌克兰政府决定给民众发放大量枪支,而上一个这样垂死挣扎的国家,叫做纳粹德国。乌...

今天体育问答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乌克兰纳粹,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乌东巨变——民族主义和新纳粹主义

乌东巨变——民族主义和新纳粹主义

最佳答案《垂死挣扎的纳粹德国》

已经证实的一个新闻——乌克兰政府决定给民众发放大量枪支,而上一个这样垂死挣扎的国家,叫做纳粹德国。

乌克兰政府给民众发放枪支,不是为了让民众保护自己,而是为了以下几个目的:

1.将 普通老百姓拖入俄乌战争中 ,使俄罗斯投鼠忌器。

2.一旦交战地区变为城市战, 作为进攻方的俄军,根本无法有效辨别哪些是防守方的乌军,哪些是持枪自卫的民众 。

3.一旦大城市被占领,乌军核心势力可以化整为零,混入携带武器的民众当中,对俄罗斯进行骚扰和游击战, 迫使俄军对普通民众采取高压措施,激化当地民众和俄军之间的紧张关系 。

4.利用西方媒体, 制造出“连普通民众都在保卫乌克兰”的假象,使许多人相信乌克兰当地民众普遍倾向现任政府 。

5. 制造一个烂摊子,留给俄罗斯和日后成立的当地政权 ,所以现在要尽可能留一些可以引起混乱的因素。

从这一事实也可以看出, 乌克兰现任政府已经放弃基本底线了 。对当前局势来说, 急于速战速决的俄罗斯,可能会采取更加激烈的手段,来尽早取得预期的胜利 。

另一方面,乌克兰政府在战争开始的一周内就选择这样无底线的方式,也 证明乌克兰政府对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抱有非常悲观的预测 。

事实上, 给民众发枪的行为不仅不会使民众主动攻击俄罗斯军队,反而会促使许多社会不稳定分子组成不同的武装团体,并对无辜民众造成大量伤害 。 而无辜民众为了自保,就更有可能主动索取乌克兰政府发放的枪支。因此,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对于 乌克兰“西岸”地区和乌克兰政府的主流拥趸——“班德拉分子”(乌克兰纳粹主义分子) 来说,乌克兰政府的这一决定将使这些纳粹分子拥有更强的武器装备,也意味着俄罗斯军队在巩固占领区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比如, 针对乌克兰“东岸”民众的小规模恐怖袭击、针对运输线的骚扰、城市交战中混入民众当中进行偷袭,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

目前有消息称,俄罗斯已经调集了专用于城市作战的重型武器,倘若这一情况属实, 那就意味着俄罗斯对于攻占城市过程中原先坚持的民众保护,也在原则上进行了大幅度放弃 , 这对于无法撤离城市的普通民众来说,将是灾难性的 。

《 俄罗斯重拾民族主义》

简单来说,乌克兰对于东欧乃至整个欧洲的重要性,是四个方面:一、农业。二、重工业与自然资源。三、地缘格局。四、东斯拉夫民族与文化。

乌克兰在战略家眼中的意义,特别是对俄罗斯的历代决策层来说是极具潜力的。首先,乌克兰是全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第一名是美国)。 乌克兰的粮食生产,攸关整个欧洲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如果说美国是世界粮价的“压舱石”,那么乌克兰就是整个东欧乃至欧洲粮价的“压舱石”。

乌克兰整个国家由大面积的平原构成(同样也是乌克兰很难抵御俄罗斯进攻的原因——无险可守) ,更重要的是, 乌克兰拥有着全球40%的“黑土地”,自身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都是“黑土地” 。可以说,乌克兰的田野上,种什么就丰收什么。 乌克兰的粮食丰收,就意味着整个欧洲的老百姓都能吃饱饭。

2020年,乌克兰的粮食自给率为498%。 这个数字意味着, 乌克兰每养活自己国家的一个老百姓,就同时养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四个老百姓。 包括法国、西班牙在内的西欧、南欧各国对乌克兰的粮食依赖尚不算严重,因为他们自身农业发达,或在海外有许多农业集团(比如非洲和南美洲),但 对于包括德国、俄罗斯在内的东欧、北欧、中欧各国来说,乌克兰的粮食生产对于自身国家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

这还仅仅是粮食生产, 乌克兰的农副产品同样是高产量、高质量 ,毕竟他们拥有整个欧洲人人羡慕的“黑土地”。 对于俄罗斯来说,掌控乌克兰,就可以掌控整个欧洲的粮食安全。同时,常年因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成本而头疼的俄罗斯,也在掌控这个“欧洲粮仓”之后,获得“吃饭问题”的根本性好转。

其次,乌克兰是整个欧洲都赫赫有名的重工业国家。 虽然乌克兰政府的腐败和寡头富豪对国家资产的贱卖,使乌克兰的重工业“家底”大幅度萎缩, 但乌克兰依然保留了大量前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产业工人与工业设施 。特别是在军事装备领域和大型工业制造方面, 乌克兰有着傲视欧洲的本钱 。

除了重工业,乌克兰的矿产资源,也同样在欧洲具有着支柱性地位。 乌克兰是欧洲主要的铁矿石出口国,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欧洲的钢铁价格。 同时,作为前苏联的创始成员国, 乌克兰拥有大量世界先进的军事装备制造业和其他重工业设施 。举个最生动鲜明的例子, 这场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军队用来进攻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的装甲部队,他们所使用的T-80系列坦克,正式这座城市自己在三十多年前参与研发并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世界坦克生产史上的杰作 。

像这样令人感慨且充满历史性悲剧的情况,在这场俄乌战争中上演了太多次。 俄罗斯军队用来进攻乌克兰的许多主力装备,要么是当年乌克兰生产的,要么就是当年乌克兰研制的。

而人类目前仍在使用的,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安-225运输飞机,也是属于乌克兰。 比这更令人感到讽刺的是, 乌克兰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别尔库特(意为“金雕”)”特种部队,在为乌克兰做出了大量牺牲后,却被乌克兰政府当做“替罪羊” ,为了平息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乌克兰政府让这些自尊心极强的精锐军人集体下跪,向民众道歉。而这, 最终导致绝大部分的“金雕”特种部队成员,在2014年集体投奔俄罗斯,如今成为了俄罗斯维护国家主权和社会稳定的最精锐的力量之一 。

如今, “金雕”特种部队驻扎在克里米亚半岛——这个在几年前还曾属于乌克兰,现在却被俄罗斯牢牢占领的土地 。本次俄乌战争, 有消息称“金雕”特种部队也参与了对乌克兰政府军的进攻 ,如果真是那样,显然是这片土地上, 又一次“相煎何太急”的悲剧 。

第三,乌克兰在地缘政治格局中,拥有着关键性的地位。

如果东欧历史是一部《三国演义》的话,那么乌克兰堪称东欧地区的“荆州”,十足十的“四战之地”。 原因无他,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实在太重要了。 乌克兰的南部海岸线,可以控制整个黑海,并决定黑海周边各个国家的海上安全。 乌克兰的北部,沟通着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 乌克兰的西部,沟通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进而辐射东欧地区和欧洲局势最复杂的地区——巴尔干半岛。

仅从整个欧洲的能源安全来说,乌克兰就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 欧盟有1/4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虽然通过乌克兰的输送量约有三分之一,但占到目前供应量的20%。换言之, 包括德国、法国在内的欧盟各国老百姓,冬天的暖气费是否昂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乌克兰的能源输送 。 事实上,“北溪二号”项目的创设原因,正是因为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不断恶化,乌克兰拒绝了俄罗斯经过乌克兰向欧盟输送更多天然气的愿望而导致的, 并最终迫使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经过反复商议,选择 花费数十亿美元,绕道数百公里,沿着乌克兰周边国家,向德国在内的欧盟提供更多的天然气 。

随着俄乌关系自去年开始的不断恶化, “北溪二号”项目也面临停摆,而欧盟国家的天然气价格一度暴涨60% 。 对于欧盟的普通老百姓来说,2021年到2022年的这个冬天,他们为了正常取暖和生活,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这也是为什么, 俄乌战争爆发后,欧盟表现得比美国更加急切的原因 。 特别是德国,该国民众的冬季取暖需求和国内日常能源消耗,极度依赖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俄乌战争对欧盟国家来说,不吝于一次“能源危机”。

看完上述三个方面,我想各位应该能够明白, 为什么乌克兰民众对于这场战争抱有极为复杂的情绪——乌克兰的合法政府与上层精英,实在是把整个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也许俄罗斯出兵在法理上侵犯了乌克兰的国家主权,但 对于早就受够了乌克兰政府的老百姓来说,或许俄罗斯即将到来的统治还能使他们的生活变好一点 。

更何况,俄罗斯对于乌克兰来说,根本谈不上外人。这就是接下来,探讨的第四点——国家认同与民族文化共识的问题。

第四,乌克兰在“东斯拉夫民族与文化”领域,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东斯拉夫民族可以简单理解为“三兄弟”,“大哥”是俄罗斯,“二哥”是白俄罗斯,“小弟”则是乌克兰。 这三个国家有着非常清晰且明确的共同祖先,同时也有着非常相近的民族文化。 如果你简单了解俄罗斯语和乌克兰语,你会发现二者之间的差异极其微小。

东斯拉夫民族之间重新融合的畅想,在东欧地区并不是罕见的观念。 从古代的俄罗斯帝国到上世纪的前苏联, 东斯拉夫民族的每一次崛起,都必然建立在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三个国家的高度合作乃至融合上。 换言之, 每当俄罗斯试图崛起为世界性强国,它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纳入自身的统合范围。这在历史上,已经多次得到验证。

如今,白俄罗斯在坚持了多年的“独立自主”后,彻底倒向了俄罗斯,并确立了“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经济一体化”协议。发生在白俄罗斯的这一切,不过是东斯拉夫民族长达数百年的分分合合中,又一次历史性的重演罢了。 如果俄罗斯复兴的脚步继续前进的话,在不久的未来,乌克兰也将像白俄罗斯一样,与俄罗斯之间形成“经济一体化” 。而在“经济一体化”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一体化”、“军事一体化”,最后则是“政治一体化”。如果没有任何外部力量打破这一过程, 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国家一体化”,也即“超联邦国家”的形成——比如历史上的沙皇俄国与前苏联的建立。

乌克兰作为国家的形成过程,正是东斯拉夫民族与东欧其他民族之间不断争斗的结果。 当乌克兰跟随其他国家的脚步时,俄罗斯便会陷入虚弱。而当乌克兰加入俄罗斯的前进脚步时,俄罗斯便会在短时间内成为欧洲的强国。

事实上, 乌克兰的形成过程,也为乌克兰如今的国内分裂埋下了“种子” 。 乌克兰的大部分领土,都是由周边不同国家从自身划拨或“授权管理”而得来。 靠近波兰、立陶宛等方向的“西岸”地区,是历史上立陶宛公国和波兰公国给予乌克兰管辖的土地。而靠近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东岸”地区,则是沙皇俄国与前苏联从自身划拨给乌克兰的土地。 因此,这两部分地区的人民和历史情结,分别倾向于不同的周边国家。

引起本次俄乌战争的导火索——顿巴斯地区,就是俄罗斯人占比超过70%,且历史上一直属于俄罗斯文化覆盖范围的地区。 对“东岸”的乌克兰民众来说, 他们内心的祖国是曾经不可一世的前苏联,是继承了反法西斯正统的俄罗斯联邦,而不是如今纵容“西岸”地区的“班德拉分子(乌克兰纳粹分子)”,且在联合国大会上进行“反对美化纳粹主义”的提案投票时,与美国同时作为唯二的投下“反对票”的乌克兰,或者说如今的乌克兰政府。

从这一角度来说,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至少在“反法西斯”这一全人类的共识方面,拥有无可置疑的正当性。

更重要的是, 由于前苏联时期在东斯拉夫民族融合方面取得的极大成功,使得乌克兰境内许多民众更擅长说俄语,而不是乌克兰语 。对他们而言, 俄语是具有文化正统性的“普通话”,而乌克兰语则更像是凸显“地区独立性”的“方言” 。

某种意义上说, 本次俄乌战争,不过是前苏联解体的又一次余波 。 三十年前,那场世纪性的地缘政治灾难,早已为这场战争埋下了悲剧性的伏笔。

对俄罗斯来说,放弃前苏联时期提倡的“人类大团结”的共产主义信仰,转而重新拾起沙皇俄国时期的“东斯拉夫民族认同”,作为复兴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共识与信仰基础,也许是一杯饮鸩止渴的毒酒。 毕竟, 在民族主义极易演变为民粹极端主义和封建复辟浪潮的这个时代 ,即使是普京这样的强者,也在培养“东斯拉夫民族主义”转变为“俄罗斯爱国主义”的过程中,屡屡碰到棘手的问题 (比如克里米亚问题中,试图复辟沙皇俄国的民粹主义势力) 。

乌克兰也好,俄罗斯也罢,又或者是牵扯进俄乌战争的白俄罗斯、摩尔多瓦等国家, 他们都是组成前苏联的核心国家或重要成员国 。今时今日,它们在前苏联的坟头,上演着一幕幕地悲欢离合, 仿佛在用血与泪、欢与笑,为东斯拉夫民族和东欧地区这种宿命性的轮回,增添着一笔又一笔沉重且悠长的,来自欧洲大历史的叹息 。

当民族理想与国家信仰分崩离析,曾经的同胞便只能刀剑相向,又或者互为寇仇。

我们又应该怀揣怎样的心情与态度,来审视这场充满讽刺意味的战争。

附:【俄乌战争纪实:乌克兰的纳粹分子都是什么人?-哔哩哔哩】

乌取消CNN等6名记者赫尔松报道许可

最佳答案《乌克兰真理报》近日报道称,由于违反禁令报道赫尔松局势,乌当局取消了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天空新闻台等西方媒体至少6名记者在赫尔松报道的工作许可。不少网民将此事与CNN曾在报道中播放了一段“乌克兰人在赫尔松高举国旗行纳粹礼”的视频相联系。RT此前报道称,CNN近日关于赫尔松局势的一次报道中,播出了一段“俄军撤离赫尔松后,乌克兰人高举国旗并行纳粹礼”的视频,几秒钟的片段迅速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并引发热议。没多久,乌克兰方面就宣布,因在稳定措施尚未完成之前,未经相关指挥官和军事单位同意就在赫尔松开展新闻活动,CNN、Sky News等媒体记者在赫尔松报道的工作许可被取消。

乌取消CNN等6名记者赫尔松报道许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观察者网讯)《乌克兰真理报》(Ukrainska Pravda)近日报道称,由于违反禁令报道赫尔松局势,乌当局取消了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天空新闻台(Sky News)等西方媒体至少6名记者在赫尔松报道的工作许可。

不少网民将此事与CNN曾在报道中播放了一段“乌克兰人在赫尔松高举国旗行纳粹礼”的视频相联系。14日,美国独立新闻网站“灰色地带”网站编辑、获奖记者麦克斯·布鲁门特尔(Max Blumenthal)称,“就在播放完这段视频几小时后,CNN被乌克兰当局禁止在赫尔松拍摄。”

“今日俄罗斯”(RT)记者菲奥雷拉·伊莎贝尔(Fiorella Isabel)也表示,CNN、BBC等西方媒体如今被基辅当局撤回报道许可,意味着乌方对所谓“通敌者”的所作所为仍未被西方读者所知晓。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Dmitry Polyanskiy)转发了这条推文。

另据塔斯社报道,赫尔松州政府副负责人卡捷琳娜·古巴列娃(Yekaterina Gubareva)称,乌当局吊销报道赫尔松局势的西方记者证件,是为了“掩盖乌军在此展开报复行动的真相”。

“CNN和天空新闻记者被剥夺了在赫尔松报道的资格” 截图自《乌克兰真理报》

RT此前报道称,CNN近日关于赫尔松局势的一次报道中,播出了一段“俄军撤离赫尔松后,乌克兰人高举国旗并行纳粹礼”的视频,几秒钟的片段迅速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并引发热议。

没多久,乌克兰方面就宣布,因在稳定措施尚未完成之前,未经相关指挥官和军事单位同意就在赫尔松开展新闻活动,CNN、Sky News等媒体记者在赫尔松报道的工作许可被取消。

《乌克兰真理报》13日援引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的消息称,至少有6名记者的工作许可证被吊销。乌克兰南部国防军联合协调新闻中心负责人还透露道,此外另有一家意大利媒体也同样被取消资格,但具体信息尚且不明。

乌媒提到,这个撤回决定似乎只影响了这些西方媒体中的部分记者,因为在决定发布后,CNN和Sky News仍能继续从赫尔松发回现场报道。

不少推特网民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认为可能是CNN播放了“乌民众行纳粹礼”的画面,导致他们被取消报道许可。

14日,美国独立新闻网站“灰色地带”网站编辑、美国获奖记者和畅销书作家麦克斯·布鲁门特尔,就此事连更多条推文。他称,“就在CNN播放完这段视频几小时后,乌克兰当局禁止CNN在赫尔松拍摄。”

麦克斯还提到,与此同时,美联社拍摄到被指涉嫌与俄罗斯“合作”的两名男子在赫尔松市被绑在柱子上公开惩罚。

在他看来,乌克兰之所以此番下达“禁令”,就是因为这些媒体“向西方读者展示了太多这样类似的情景”。

“今日俄罗斯”的记者菲奥雷拉·伊莎贝尔对此也直呼“太巧了”。

她说,“基辅当局禁止任何媒体报道,除了他们选择的媒体,比如CNN、BBC和天空新闻,结果它们现在也被禁止了。这让他们对所谓的‘通敌者’实施的罪行仍未被西方观众所知。”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随后转发了这条推文。

另据塔斯社报道,赫尔松州政府副负责人卡捷琳娜·古巴列娃称,乌当局吊销报道赫尔松局势的西方记者证件,很有可能是为了“掩盖真相”。

她表示,访问赫尔松的西方记者没了报道许可,“他们就不会说出乌军对当地民众的暴行,并将此嫁祸给俄罗斯的阴谋。”

乌克兰当局的这个举措还引起了一些西方记者的不满。《华尔街日报》首席外事记者Yaroslav Trofimov怒斥乌方剥夺外国记者报道赫尔松局势的资格,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完全缺乏战略眼光并且终将自食其果”的决定。

无独有偶,当地时间13日,俄军撤退、基辅方面控制赫尔松市后,西方主流媒体在当地还关注到一些不同寻常的情景。

美联社、每日邮报、野兽日报等近日都在报道:两名被指涉嫌与俄方“合作”的男子,在赫尔松被分别绑在柱子上等待公开惩罚,身边还站着一些民众和乌克兰士兵。美联社没有解释惩罚是如何发生的。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由此表示,最近几周,乌克兰情报机构在全乌各地逮捕了多名被其认为是“叛徒”的人,他们往往在没有控诉的情况下被关押数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1日敦促“通敌者”投降,并保证会“按照法律和国际标准对待”他们。

为什么要坚决反对乌克兰的纳粹?

最佳答案为什么要坚决反对乌克兰的纳粹

泽连斯基勾结纳粹的铁证。2021年12月16日,联合国“反对美化纳粹主义、新纳粹主义和其他助长种族主义、仇外心理和不能容忍行为”决议案,在联合国大会得到130个国家支持,49国弃权,美国和乌克兰两国反对,顺利通过。

这个由俄罗斯领衔发起的提案,之所以遇到弃权和美乌反对,对抗焦点,就是乌克兰国内的争端。近年,新纳粹团伙在乌克兰政届影响日增,右翼激进分子、极端分子和新纳粹分子在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是最坚决的反俄力量。这也见出泽连斯基和支持他的西方的尴尬:与俄罗斯对抗,就得倚重新纳粹。泽连斯基和西方,不是不懂勾结纳粹的道德和现实困境,但他们在乌克兰没有其他反俄力量。

再聊聊西方的双标问题,全世界都知道纳粹当年是侵害欧洲的法西斯分子,给欧洲带来了多年的战争。几千万人死在了纳粹手里,纳粹对于欧洲有着切肤之痛。

在德国入侵波兰之际,苏联出兵收复了《里加条约》中被波兰强占的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苏俄刚成立之际,欧洲联合干涉苏俄革命,波兰更是趁人之危强占苏俄土地,屠杀苏俄百姓)。但是现在,欧洲将苏联和德国一起称为法西斯分子,发动二战的祸凶,将苏联收复失地的行为描述成了侵略。

如今,纳粹主义在欧洲是违法行为,而乌克兰的新纳粹分子十分猖獗,并且在乌克兰建立了纳粹武装,高举纳粹旗帜、行纳粹礼、讽刺卫国战争老兵

对此,西方并没有任何的反对意见,因为新纳粹分子在集会的时候,同样也举起了北约旗帜和美国国旗。所以,西方对乌克兰的纳粹主义并没有任何的反对意见。甚至乌克兰的纳粹武装亚速营,就是由美国武装起来的。

在基辅的乌克兰历史博物馆看到的一面旗子,这是什么旗?

最佳答案这是二战时期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武装(

Ukrayins'ka Povstans'ka Armiya/ 

UPA)的旗帜。创建于1942年10月14日。

这个组织既对德国作战,也对苏联和波兰作战。曾参与了一系列乌克兰境内种·族·清·洗,特别是对西乌克兰的波兰人。

乌克兰扶持俄罗斯反叛军,已开辟第二战线

最佳答案乌克兰扶持俄罗斯反叛军,已开辟第二战线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月28日承认别尔哥罗德州方向的边防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乌克兰军方对该州连续多日进行炮击,造成一定数量的平民伤亡,还有小股武装部队越过俄乌边境攻入别尔哥罗德州。虽然这些武装部队明显是从乌克兰境内出发,而且装备着美国武器,但乌方仍然否认与其有关联,目的是不在国际上造成“俄乌双方是在互相攻击”的印象。

所以基辅方面采用的借口是那些别尔哥罗德州境内的武装袭击部队是所谓俄罗斯内部的“反叛军”,其目的是反抗“普京的统治”。

当然这些都是表面文章,谁都不会相信,事实是基辅在巴赫穆特之战宣告失利、大规模反攻又迟迟无法发起的情况下,开辟第二战线,试图转移莫斯科的注意力,也起到一个鼓舞己方士气的作用。而在克里姆林宫遇袭事件之后,乌方反向在俄境内进行军事行动,本身军事意义虽然不大,但却让停火更加不可能。

这场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战事将曾经在一面旗帜下战斗的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彻底撕裂了。当年,入侵的希特勒军队对苏联领土的入侵及其所犯下暴行,特别是对平民尤其是斯拉夫人(不区分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的系统性灭绝,不仅促使苏联人民捍卫他们的国家。

而且苏联经过大反攻灭亡纳粹德国,能够在赢得战争胜利后成为政治和军事强国,并将东欧国家纳入其经济空间。但就在那个时刻,曾经与纳粹合作的乌克兰“班德拉”团伙也仍然继续进行无畏的反抗。

苏联是承受了巨大损失才赢得战争胜利的,战后曾向美国分两次申请贷款10亿美元。对与美英发生冲突的担忧促使“政治理由”打造的苏联的对外政策变得极具防御性。苏联领导人确实有意履行雅尔塔会议(1945年)期间对罗斯福和丘吉尔所作的承诺,而不是如今西方宣传的那样任意妄为。

即使在那些依靠苏联支持进行农业改革并铲除了大工业垄断的东欧国家,纳粹灭亡后苏联也未试图强行建立苏联体系,而是建立经济多元(公共和私有企业混合)、政治制度也与西方几乎无异。

苏联由地缘政治利益所决定的意图,并非要推广其本身的制度,而是要巩固对巴尔干、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的间接控制,通过重新确定1939年《里宾特洛甫-莫洛托夫协定》所规定的边界和战略位置,建立一个防御和安全体系。

苏联也曾在波茨坦会议中向杜鲁门和丘吉尔提出苏联和土耳其共同控制达达尼尔海峡的要求,这是沙俄的夙愿,并且还要求参与分配意大利在非洲拥有的殖民地。由此对比,冷战后的俄罗斯不但让俄乌边境线靠近首都莫斯科,还坐视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忍耐不住实属正常。

普京为什么要高举“反纳粹”的旗帜?

最佳答案美军把80%的纳粹消灭在电影里,而苏军把80%的纳粹消灭在东线战场上。

当队长看到这句话时,内心无限感慨,倍感悲凉。在莫斯科,俄罗斯人最讨厌的一句话是: “美军打败了纳粹德国。”

在俄罗斯人心中,真正打败纳粹德国的军队只有一支,那就是“苏军”。在苏军眼里,即便没有英美联军开辟的第二战场,苏军也能战胜纳粹德军。只是代价更大,但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苏军,已经全然不怕牺牲了。

队长先给大家列一组数据,二战中,德军阵亡于东线战场上的人数就超过500万。而在东线,波兰的游击队抵抗力聊胜于无,苏军是绝对主角,苏德交战也最为惨烈。

在西线战场上,德军一共只阵亡100万人。这100万人还要拆解开来,有些是被铁托率领的南斯拉夫军队击败的,有些是被法军抵抗力量击败的,有些是被意大利游击队击败的,英美联军真正消灭的德军只在70-90万之间。

也就是说,苏军消灭了80%的纳粹德军。 为此,苏军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最大的。苏军阵亡人数超过800万,若是算上综合伤亡直逼3000万。在战后,整个苏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直到今天,苏联解体,各成员国的人口男女比例仍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

试想,一支消灭了80%德军的苏军,怎么会承认德军是被美军所打败的?

可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苏军很弱鸡,美军很牛逼呢?

其中之要点就在于,全球舆论场被西方所牢牢掌控。美国媒体、美国电影以及全球各国的精美分子,对美军的无限吹捧。尤其是美国电影,将二战中的美军塑造得远超苏军,几乎把苏军的战果都给窃取了。

大家会发现,在英美二战电影中,极少有苏军镜头。在我国,即便是抗日神剧,也不会抹灭“国共合作”的光辉时刻。可在英美电影里,苏军几乎在二战中消失,就好像英美联军直接接管了二战,就好像英美联军一手摧毁了邪恶轴心。

英美出品的战争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敦刻尔克》、《至暗时刻》以及《辛德勒的名单》等,基本都是围绕英美联军解放欧洲大陆,为欧洲人民带来自由和人权而拍摄。因政治体制不同,美苏存在天然的意识形态对抗,英美几乎是不可能去赞扬苏军的。苏军在二战上的战功,只能靠自己来歌颂。

在苏联没解体之前,苏联还能拍出《静静的顿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士兵之歌》以及《战争与和平》等大片。可在苏联解体后,全球影视就被美国好莱坞所占领。一 部部美式英雄史诗大片在全球疯狂输出,在电影里,美军把苏军的二战功绩一度窃取。

在全球90后、00后这一代人,又有多少人详细地了解过那个钢铁怪兽所铸就的苏联呢?

为此,队长给大家推荐4部俄罗斯战争电影,《斯大林格勒》、《猎杀T-34》、《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第九突击队》以及《天空》。 其中,队长着重推荐《第九突击队》。

第九突击队拍摄现场

俄罗斯打乌克兰,很多人不理解,俄罗斯人支持普京,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是,如果我们去深入了解苏联的 历史 ,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俄罗斯人坚决支持普京?为什么俄罗斯人宁愿战死,也不愿被北约围困而憋死?

队长想跟大家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乌克兰的。 在俄乌战争中,全球最大的安-225超级运输机被摧毁了,无数人倍感可惜。安-225代表的是苏联航空工业的巅峰。可是,谁能知道,安-225的总设计师是一名前苏联乌克兰人?他叫科瓦尔斯基。

安225设计师—科瓦尔斯基

苏联解体后,科瓦尔斯基就退休了,住在基辅。他像一个普通的老头走在基辅的街上,却被流氓混混当众抢劫。乌克兰警察没有去制裁流氓混混,相反,还把科瓦尔斯基给揍了一顿。流氓可怕,不抓流氓的乌克兰警察更可怕。

我们常说国士无双,难道安-225的总师科瓦尔斯基不配享有乌克兰国士待遇吗?安-225被摧毁之前,乌克兰的科学家早已寒了心。

第二个故事也是乌克兰的。 在2014年时,乌克兰爆发了橙色革命。乌克兰顶尖特种部队——金雕特种部队奉命镇压暴乱。可结局呢?金雕特种部队被逼着向暴民下跪,尊严何在?这样的国家值得军人效忠吗?一夜之后,金雕特种部队全员叛逃至俄罗斯。

第三个故事是俄罗斯的。 在叙利亚战场上,一架苏-24战斗轰炸机被土耳其的一架F-16伏击击落,飞行员跳伞后不愿被俘,在阵亡前,大喊道:“为了兄弟,为了祖国!”随后,俄军飞行员引爆手雷自杀。

俄军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为死去的飞行员复仇,不接受投降,出动格鲁乌特种部队,将参与击落苏-24事件的所有恐怖分子全部杀绝,不接受投降。然后,将烈士骸骨接回国,举行国葬,三万多人为其送行,追授“俄罗斯联邦英雄勋章”。

俄军遇难飞行员遗体运抵俄罗斯契卡洛夫斯基机场

试想,乌克兰凭什么承继苏联衣钵?苏军的牺牲精神不在乌克兰,而在俄罗斯。当普京决心对乌克兰开战时,反纳粹就是一面最好的旗帜。不只是俄罗斯需要反纳粹,乌克兰更需要反纳粹。

唯有反纳粹,才能唤醒俄乌两国曾经所共同经历的二战。唯有反纳粹,才能让俄乌百姓明白,是谁曾和你站在一个战壕里生死相依?

如果没有反纳粹,就不会有苏联。没有苏联,更不会有乌克兰。

苏联固然有着它众多的弊政,但因苏联的失败,就对苏联进行全盘否定,那是对先辈的背叛。普京曾说:“想回到苏联,那是没有脑子;但忘记苏联,那是没有良心。”

在队长看来,这句话也可以套用在中国的身上。中国有着极左、极右两股舆论。极左派或因懒惰,或因能力不够突出,或因运气不好等种种因素,没有赶上改革开放的红利,被时代洪流所抛弃。这导致极左派渴望回到过去,渴望回到那个贫穷却公正的时代。

极右派则是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在改革中赚到大钱,甚至一夜暴富的人。金钱的膨胀,让他们渴望更大的自由。这种自由主要表现在:资本的自由扩张、欲望的自由扩张。因此,他们极力推崇美国。

可不管是极左,还是极右,都是错误的。 走向极右,被寡头所挟持,是乌克兰悲剧的根源所在。普京能够带领俄罗斯走向复兴之路,是因为他没有忘记苏联,但也不会重回苏联。他忠于新生的俄罗斯,他为俄罗斯而服务,为俄罗斯而战。

可乌克兰政府呢?只是忠于寡头,背叛了曾经那些为乌克兰满腔热血,奉献终身的科学家和战士。

要理解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我们首先要理解那个死去的苏联。普京所复兴的俄罗斯,不是苏联,但一定包含苏联的血液。

要理解乌克兰悲剧,我们更要理解今天之乌克兰究竟是谁家之天下!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乌克兰纳粹)乌克兰纳粹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iqiubifen.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