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她将身体麻痹6小时任人处置,为何期间没有一人拥抱,只有暴徒的狂欢?最佳答案1974年,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宣布了一则让人沸腾的消息:她要搞一个...

今天体育问答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阿布拉莫维奇,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她将身体麻痹6小时任人处置,为何期间没有一人拥抱,只有暴徒的狂欢?

她将身体麻痹6小时任人处置,为何期间没有一人拥抱,只有暴徒的狂欢?

最佳答案1974年,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宣布了一则让人沸腾的消息:她要搞一个行为艺术。所谓行为艺术——好像没有什么具体的定义,反正很多都是很无厘头甚至于疯狂的行为。玛丽娜的这一行为艺术就很疯狂:她要麻醉自己,把自己交给一群陌生人,然后免除法律责任,任由他们玩弄——她称之为韵律0。

虽然不知道玛丽娜是被什么刺激得来了这个“行为艺术”,但是不得不敬佩她的是,她真的去做了。作为一个美丽的女人,麻醉自己,然后免除法律责任,任人为所欲为——这不仅令人浮想联翩。玛丽娜认为自己这是在研究人性——作者也搞不懂她想研究人性的哪一方面?反正是很高大上的研究了。

她发布消息后,按时开始了自己的行为艺术,她让工作人员准备了72件物品——包括玫瑰、口红、剪刀以及一把手枪,子弹就放在附近的桌子上。因为玛丽娜以及签订了文件,所以即使是大家开枪打死了她,也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看到美丽得像个洋娃娃的大艺术家被麻醉到了地上——顿时引来了许多人的围观。并没有人跑过来进行温暖的拥抱,观众的眼神,仿佛是一群恶狼。这时候玛丽娜虽然不能动弹,但是她的脑子和感官是清晰的,她能够轻易地感觉到人们对她的指指点点。不一会儿,一个人走上来在她身上乱摸起来,然后将口红胡乱涂抹在她身上;还有人脱掉了她的外套,并且在她身上浇了一盆冷水。

这不算什么,接下来一个人用剪刀剪开了她的衣服 ,并且用玫瑰花的刺在她身上滑动,流出鲜血,引起周围人的哄笑。然后人们就开始为所欲为了,他们给玛丽娜拍下了裸照,然后在她的身体上为所欲为——玛丽娜能够感觉到,她想叫喊,但是却无法发出声音。看到这种场面,人们开始狂欢起来,他们把自己一切邪恶的想象都施加到了玛丽娜的身上。

6个小时的狂欢,已经被折磨得不像人样的玛丽娜似乎被人玩腻了,一个人将手枪的子弹上了膛,准备打死她。这时候工作人员赶紧上前阻止,韵律0活动结束。玛丽娜经过这次研究,感觉自己理解了“人性”,她说:“这次经历让我发现,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人们,他们就会杀了你。”

然而作者觉得,她这个行为根本谈不上什么艺术,也完全不能查找人性。如果要是真正的去探测人性,应该是在人们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去实验——比如她在不告诉任何周围人的情况下装作晕倒在地,观察人们的反应。但是她不是这样的,她不仅大肆宣传,而且还故意告诉人们没有法律责任——这跟引导人犯罪有什么区别呢?

而她的那群观众的行为也实在是让正常的中国人所不能理解,即使是为所欲为,我想中国人也不会去故意杀人的。还有那些拿玫瑰花在别人身上乱刺的人——他图个啥?人的行为无非是趋利避害,可是她去迫害一个漂亮女人的漂亮皮肤——有何利益呢?所以外国人的思想有时候真的是跟中国人不一样的。

其实这样的“行为艺术”中国也有上演过,只不过不是故意表演,而是真实发生。有不少老太太或者什么人在地上晕倒的消息,中国人的反应有无动于衷的,有打电话报警的,也有直接上前救治的,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中国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会故意去迫害一个跟自己毫无仇恨的人。私底下的迫害,也非常的少。

人性究竟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呢?

心灵时空——行为艺术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

最佳答案偶然看了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的视频讲座,她讲作品《节奏0》感受,引起了强烈好奇。介绍她作品前,先做个开场介绍。她是世界著名行为艺术家,也是行为艺术之母。

行为艺术家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1946年出生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现居住在美国纽约生活和工作。她活在了生命不断的创作作品里,也带来了行为艺术瞬间的永恒思考。

那么,什么是行为艺术呢?专业阐释「 行为艺术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一种艺术形态,以艺术者自身作为媒介,它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以一定的行为和观众产生交流。」

一直以来,狭窄觉得行为艺术,就是用夸张艺术,极尽用身体来显示。体验移动艺术品想带来的力量和人视觉、内心的强烈对比冲击。

可能自己不喜欢,觉得无法理解行为艺术作品,非审美带来的疯狂。有的思想过于偏狂,或是用裸露刻画造型;或是用暴力血腥自虐。无法接受它行为荒诞离奇和非大众艺术风格。

对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作品,一无所知。行为艺术表演艺术,不是欣赏来得一种艺术。可看了她的演讲,走进行为艺术家的作品,带来新知识体验,也多了一些耐心了解。

当看了她演讲作品诠释,会想它本身会是怎样的艺术作品呢?毛姆在《刀锋》说过:“一颗石子落入水中,这个世界就会因此不同。”无意义存在,行为本身或许也是存在的原因了。

感动于心的,是他们通过肢体动作,传递显示的一种,触动心灵的深处震撼。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引起对人性深处思考。

如何剥离,能体验到人心有的脆弱、不畏所致的极限考验。这会是怎样的作品,又是如何创作的呢?走进了一次,行为艺术作品的欣赏。

看了行为艺术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作品后,她的艺术作品大胆粗旷,简单理解分了三阶段。不同时期,她作品有狂野超前,是以生命挑战极限。用作品来控诉和世界抗争的勇气。

第一阶段,是她早期作品,激进胆大歇斯底里的自虐暴力,用偏执来诠释生命思考;

第二阶段是她和乌雷创作的作品,是恋人两性之间信任和考验、两性相处关系创作作品;

第三阶段,是她和乌雷分手后,自己创作的作品,置身公众后的被动作品,反映思考人性。

这里说下她和乌雷创作的作品《时间中的关系》是一九七七年创作:她是弱势一方手拿弓箭,乌雷手拿一只带毒的箭。对着她的心脏,箭在弦上,然后双方身体倾斜。

这场四分十六秒表演展示,能听到两人心跳和呼吸。这部作品是信任,两人之间无条件信任考验,恋人爱该如何。这时她和乌雷热恋里。

又怎能想到,这对艺术家情侣在相恋十二年,一九八八年感情走到尽头。艺术恋情结束以行为艺术收尾,分手创作作品《情人−长城》。

两人从中国长城,两个不同方向出发。行走三个月,汇聚在陕西二郎山汇合,拥抱分手。乌雷去年2020年3月离世,也是行为艺术之父。

2010年艺术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创作《凝视》作品,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长达736个小时,整整79天。她身穿红衣长裙拖曳地面,前面摆一张桌子和椅子,观众可坐下来。

这部作品面对1500人,坐在她对面凝视,观众有各样不同表情。在她面前对视中,很多开始没事,看着看着她就哭了,有着神情凝重。

艺术家没什么动容,一直保持几乎一个姿势,波澜不惊。直到一人出现,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表情发生了改变。她哭了,伸出了手。

只见对面皱纹满脸,头发已白的布雷,也伸出双手,两人对视而笑。他们分手后,乌雷就消失在公众视线。这是两人分手后,二十二年后再见,乌雷出现那一刻,握手言和。两人一笑泯恩怨情仇,打破僵局,成为作品高潮部分。

她创作作品简单,非常有震撼冲击力。当然,也是很有争议的。她的意志很强,有表现欲,直接把人性内心自私、欲望和人性展现出来。作品有种欲罢不能,无意识的静态诉求表现。

尤其最危险作品《节奏0》给人沉重思考,麻醉了自己六个小时,置身在观众眼前。同时桌子上摆放七十二个道具,允许观众身体接触。有人发现她没有知觉,难道是当成雕塑了吗?

这部作品,它是特定场景情境中,展现活的生命体,是对生命无情肆意妄践踏和伤害。有用刀划伤她,有用玫瑰刺伤腹部,有人用枪放入她口中,想扣动扳机,被别的观众阻止。

等她醒过来,衣衫褴褛,身上有伤。她两眼含泪,恐惧愤怒,周围人在她悲伤怒视中,仓皇逃开。她在演讲中说道:“ 如果你将全部决定权交诸公众,那么你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她用危险身体伤害探索人性。当自己置身在不确定和不能掌握的行为,本身就会存在危险。不是所有人是善,非正常行为或许都可能发生。

她的作品,也和童年成长生活有关。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在战争、父亲离开家,没有母爱的家庭成长。她的父母都是部队军人。母亲自小对她严格威严,使她缺乏爱和没有安全感。

看了她的行为艺术家,作品诠释里,觉的一个人用全部精力,投射于自己表演里。它就会碰触出生命的花火,窒息得会令人思考。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美好之外,也有人性缺漏遗失。

就如同,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和布雷,曾经追求浪漫爱情,溶于艺术的开始和结束。

“行为艺术之母”即将到达上海,行为艺术的艺术性体现在哪里?

最佳答案行为艺术体现在用表演来展示生活。在九月即将开幕的上海艺术博览会上,著名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展览即将成为人们的焦点,因为大家能通过表演来能见到他的旧情人来和她一起表演情人长城这部作品。

阿布拉莫维奇为什么如此优秀,对行为艺术理解的这么透彻呢,原因和她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她早年的生活比较艰苦,以及加上她父母的经历,主要的是战争让她目睹了很多的暴力和血腥,所以这对她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她每次都把自己融入到表演当中,她想以她的行为来感化观众,想让观众也身临其境,她的用心可谓是让很多人感动和赞叹。

虽然从小她的父母对她管得很严,但是一点也没用影响她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一开始,她其实表演艺术主要是通过声音来展示,后来她慢慢的觉得,肢体语言也是非常的重要,加上肢体能感染观众,更加能让观众体会创作的真谛,所以,她很快转变了表演形式,慢慢的,行为艺术被大家所关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他们认为行为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表演形式,只有将身体和艺术融入到一起,才能把艺术发挥的淋淋尽致。人们喜欢行为艺术,也是因为行为艺术能感染人,能表达人们内心的所想,更加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这样的艺术,在当代史不可或缺的。

她自我麻醉6小时,任由观众对待,结果怎样了?

最佳答案艺术风格多种多样,因为范围太广而界限又比较模糊,所以经常会有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艺术行为。行为艺术就是人们最不能理解的一种艺术之一。像街头人体彩绘,或者街头人体雕塑等都属于行为艺术。但是行为艺术有时候会让人受到伤害哦。

一、《韵律0》行为艺术

1974年,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意大利举办了一场行为艺术活动。她是著名的行为艺术家,这一次,她以人性和自由这个主题策划了名为《韵律0》的行为艺术。不过也正是这一场行为艺术让许多人深刻地认为行为艺术太可怕!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将自己自我麻醉6小时,除了头部是清醒自由的,她身体的其余部位都是被麻醉的,没有任何知觉。在这之前,在场的所有观众是知道她被麻醉的。这一场行为艺术的规则就是:在旁边摆放的长桌上,现场的人可以拿桌上的任意物品来接触她的身体。

也就是说,在这被麻醉的6个小时内,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可以任由观众对待。而摆放在长桌上的物品不但有可以杀人的刀片、斧子、手枪、弓箭,还有蛋糕、玫瑰、红酒等。然而,也就是这6个小时,也让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经历了一场噩梦,她也见证了可怕的人性。

二、观众可以随意对待

虽然是行为艺术,但是在活动的最开始,并没有人真正的行动,大家都在观望,不断地观察着这个被麻醉的人。后来有的人率先迈出了第一步,有人开始试探性地触摸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身体。

在发现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并没有任何动作以后,人们渐渐相信了这个活动,动作也开始变得更加的大胆。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对她的伤害还是轻微的,只是将红酒随意地泼在她身上,又或者是拿着口红恶作剧一般随意的在她身上涂抹。这些虽然会让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身上变得脏兮兮的,不过还不算是很没人性。

因为身体被麻醉了,所以无论人们怎么对待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她都不会有任何的反应,她只是清醒地看着人们的一切行为。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接下来的行为变得肆无忌惮起来。可怕的事情开始发生。

三、残忍的事情开始了

渐渐,有人胆子大起来,居然拿着刀片在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皮肤上面划出一道道的伤痕,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皮肤开始向外渗血;有的人拿着记号在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身上随意写下辱骂她的字眼。还有的人利用玫瑰花的刺用力地戳破她的皮肤。这时候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身上的伤越来越多。

很显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虽然暂时因为麻醉感受不到那些疼痛,但是她也是痛苦的。不过周围的人群并没有愧疚,反而非常的开心,还有阵阵笑声传出。人性是多么的丑陋以及肮脏,人们骨子里的恶此时展露无遗。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不,这才是刚刚开始。人们对她的伤害越来越过分,她身上的伤痕越来越多,还有的人竟然在舔她流血的伤口。时间越来越长,麻醉的药效慢慢过去,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越来越痛苦,但是人们的伤害依然在继续。在这期间,有的人悄悄拿起了那一把手枪。

旁边监督的工作人员实在看不下去了,有一些非常恶劣的行为被他们及时阻止了。后来活动结束以后,现场没有一个人敢直视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眼睛,他们一个个仓皇逃离。后来这场活动震惊了许多人。

结语

这一场行为艺术,并没有让人们看到感受到来自于艺术的一切美好,反倒是让人们的最阴暗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很难想象,要是没有人监督,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是否就在痛苦屈辱中被那把手枪所杀死。不要试探人性,人性是经不起试探的。

节奏时是行为艺术作品吗

最佳答案题主是否想询问“节奏10是行为艺术作品吗”?是。说起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一定要提及的就是节奏系列,节奏系列一共包括11个作品,从《节奏10》到《节奏0》,每个作品都令人触目惊心。《节奏10》1973 这是阿布拉莫维奇的第一个行为艺术作品,道具是10把刀和两台录音机。

最大胆行为艺术:她麻醉全身任人施为,后来怎样了?

最佳答案20世纪50年代,欧洲艺术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种名为“行为艺术”的现代艺术形态横空出世。所谓行为艺术,即是由艺术家亲身加入、一步步按照事先计划实行,通过与别人交流或者产生共鸣,从而慢慢得出结果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行为艺术家是自由的、大胆的,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演绎自己的艺术。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一个于1946年出生在塞尔维亚的女孩,中国有句俗话说:家庭环境将影响一个人今后的发展。由于玛丽娜的父母是二战期间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军和党派分遣队的一员,所以在战争胜利之后,她的家庭自然成为英雄家庭,而她本人也成为了英雄的后代,一举一动都在众人的目光之下。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长期的军事化管理下,玛丽娜身上的压迫感越来越重,她觉得自己如果再这样下去,一定会疯掉。最后,玛丽娜凭借着儿时对艺术的懵懂,走上了行为艺术的道路。在巴尔干民族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她逐渐对探索未知的人性产生好奇,她想在一些神秘仪式上,将压抑在内心深处的原始本性释放出来。

1973年,玛丽娜将人生中的第一次表演——《韵律10》,奉献给了爱丁堡艺术节。在众目睽睽之下,玛丽娜摆出20把式样不同的短刀,她依次拿起短刀,朝着放在地上、五指张开的手用力刺去。受伤是必然的,她只能尽量去刺向手指缝,一把刀刺完之后,她又会拿起另一把继续之前的动作,同时还会放出录音,争取让手指受伤的时间,与上一次保持一致。

当时的人们很难理解玛丽娜的想法,他们认为玛丽娜的行为完全是在自残,稍微搞不好,整只手就会废掉。可是玛丽娜却完全不在意,她称自己只是牛刀小试,以后向大家呈现的,才是真正的艺术。次年,玛丽娜在《韵律5》中,先用刀子在腹部刻上了一个五角星的图案,随后又迅速躺进了地上的火圈中,直到因缺氧失去知觉被人救起。

事后,玛丽娜非常生气,因为她发现人的身体是有局限的,失去知觉之后,就不能顺利控制思维与身体,也无法继续完成表演。1974年,玛丽娜为了测试观众与表演者关联性的极限,做出了更加大胆的尝试,她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表演了巅峰之作《韵律0》,引起了世界各方的关注。

在《韵律0》表演之前,玛丽娜首先在房间门口贴出了告示,她准许观众在桌子上的72件物品中随意进行挑选,然后将它们用在表演者身体上。在72件物品中,有玫瑰、蜂蜜等象征美好的事物,同样也有剪刀、匕首、灌肠器等危险器具,但其中最危险的,便是那个装了一颗子弹的手枪。尽管玛丽娜表示自己可以承受任何后果,而且观众也无须担责,但她仍不想吃上一颗枪子。

另外,为了让观众任意施为,玛丽娜还将自己全身麻醉,不但感受不到任何痛苦,也毫无抵抗之力。随后,玛丽娜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只等观众上场配合。最初,观众的戒备心很强,他们不敢对她怎样,只能不断地进行试探,但当他们发现玛丽娜确实一动不动时,便逐渐大胆了起来。有的观众拿起剪刀,剪碎了玛丽娜的衣服;有的观众举起玫瑰花,在玛丽娜眼前晃了晃后,猛然刺入她的腹中。

鲜血,带给了观众极大的视觉冲击,其中有一名观众拿起了刀子,不断划伤玛丽娜的身体,丝毫没有顾忌玛丽娜悲伤的眼眸。然而,最让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一名大胆的观众捡起了桌子上的手枪,缓缓放入玛丽娜的嘴里,他竟想一枪毙了她。万幸的是,另一名观众恢复了冷静,他迅速夺下了手枪,向玛丽娜连连道歉。在6个小时的过程中,玛丽娜心中充满了恐惧,她察觉到一个残酷的事实:当她失去反抗之力后,观众真的会对她做出任何事。

麻醉结束后,双眼含泪的玛丽娜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她的衣服几乎消失不见,浑身布满了伤痕。没有多说一句话,玛丽娜只是平静地用目光扫过那些观众,似在进行无声的控诉。然而,那些观众却因为承受不住玛丽娜的眼神,连连后退之后选择私下奔逃,不知是在躲避什么。

后来,玛丽娜在采访中说道:如果你将全部决定权交诸公众,那麼你离死也就不远了。

用生命创作的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最佳答案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塞尔维亚行为艺术家、人体艺术家、导演、编剧,1946年生于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父母都是铁托的拥护者,从小就受到对性的压抑式教育,这决定了她后来的创作风格——狂野大胆、癫狂自由。她戏称自己为“行为艺术的老奶奶”,大家尊称她为“行为艺术之母”,长期居无定所,先后旅居德国、荷兰、巴西、美国等地,是标准的“国际公民”。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其在行为艺术上的实践,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

前几天从朋友圈看到《十大轰动全球的当代艺术》,其中第二个就是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艺术家在场》,像触了电似的,一下就被她的作品震住了。其实,作为“行为艺术教母”,玛丽娜早就享誉全球,我也不时的从网上看到有关她的作品,但并没有去深入了解。毕竟早就离开艺术圈,对艺术只是抱着一种看客的心理。后来无意间跟一个朋友又谈到玛丽娜,他说他也很喜欢玛丽娜的作品,跟我的看法比较一致,都觉得她的作品关乎信仰。这么一聊,更激起我写她的冲动。

巧的是,听说以前在北京东村一起的女艺术家段英梅1998年去德国后曾经跟玛丽娜学习行为艺术,如今段英梅已经成为国际知名女艺术家,曾两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德国卡塞尔艺术展等众多的国际展览。在感叹“名师出高徒”的同时,我对阿布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为了这篇文章,为了对阿布其人其事有更多的了解,我与老朋友、艺术家段英梅又取得了联系,听她聊当年向玛丽娜学习行为艺术的往事。

段英梅2000年开始在德国布伦瑞克造型艺术学院向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学习行为艺术,2005年,获得布伦瑞克造型艺术学院自由艺术专业硕士学位。在这几年时间里,她曾多次参与玛丽娜的行为艺术表演,与玛丽娜有比较多的接触。尽管2005年后,玛丽娜因为创作的需要,旅居世界各地,段英梅与玛丽娜见面的时间少了,但至今仍保持着联系。在玛丽娜的影响下,曾经从事架上绘画的段英梅开始转向行为艺术的创作与研究,并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行为艺术道路,最终成为一名国际知名女艺术家。尽管如此,她仍然没有忘记恩师对自己的影响,用她的话说:“没有玛丽娜,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因此,在这里,特别感谢艺术家段英梅对我这篇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与无私的帮助!

阿布从事行为艺术创作已经有四十多年,创作了很多杰出的作品,这里仅着重选择三个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解读,即1974年的作品《节奏0》《情人—长城》和2010年的《艺术家在场》。从这三件作品可以大致了解阿布的创作脉络。

在创作《韵律0》时,玛丽娜只有28岁,却经历了人生中最惊险的一幕,差点为艺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她在展览的房间贴出告示,准许观众随意挑选桌上的72种物件与艺术家进行强迫性身体接触。这72件物品中,有玫瑰、蜂蜜、水、羽毛等令人愉快的东西,也有剪刀、匕首、十字弓、灌肠器等危险性的器具,甚至还有一把装有一颗子弹的手枪。在整个表演过程中,玛丽娜把自己麻醉后静坐,让观众掌握所有权力,并声明一切后果由玛丽娜自己承担。

表演历时6小时,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观众还表现出了善意,有的人递给她水喝,有的人给她玫瑰。当观众发现玛丽娜真的对任何举动都毫无抵抗能力时,便渐渐大胆起来:有人用剪刀将艺术家的衣服全部剪碎;有人用匕首在她身上划下口子;有人将玫瑰上的刺猛然刺入她的腹部;有女人提议让男人去强奸她;有位观众甚至拿起那上了一颗子弹的手枪,放入她的嘴里,意欲扣下扳机,直到另一位观众惊恐不已地将手枪夺走……眼看着自己被施暴的过程,艺术家心中充满了恐惧,眼中充满了泪水,然而她的身体无法做出任何反应。

麻醉结束后,玛丽娜从椅子上站起,浑身累累伤痕,双目含泪,她缓缓走向观众,用目光对他们进行无声的控诉。面对艺术家那愤怒悲伤的眼睛,现场观众开始恐惧,他们纷纷后退,开始四散逃跑。

这样的结果,估计连阿布本人和现场观众都没有预料到吧。事实就是这样的残酷!玛丽娜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考验了人性的底线。

在通常情况下,因社会道德规范、法律、名誉、地位等等的制约,人还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善”,一旦没有了制约,那隐藏的“恶”就显露了出来,这种“恶”就是“罪”的源头。这种“罪与恶”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意识不到的,都觉得自己是善的,而把“恶”的矛头指向别人。

圣经《约翰福音》里有这样一个场景: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耶稣面前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 ……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

文士和法利赛人在旧约时代是严格遵守律法的人,他们都觉得自己最圣洁,恨不得将那些没有守住律法的人都置于死地,但耶稣的一句话将他们的骄傲和自以为是都打碎了。“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耶稣不只是向文士和法利赛人发问,而是向全人类发问。面对这句震耳发聩的话,有谁能站得住脚呢!?

阿布用行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向人们提出了这个残酷而又深刻的问题。所以,在《节奏0》结束后的访谈中她说道:“这次经历让我发现,如果将全部决定权交给公众,那么你离死也就不远了。”

1976年,玛丽娜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遇到了她的灵魂伴侣——艺术家乌雷,两人在一起生活的点滴都成了他们艺术创作的素材。“他人即地狱”,如果说阿布在之前的表演里对自己身体的伤害更为激烈和彻底,那么两人互相伤害时的痛苦来得更为悲怆,前者只是决意,后者还包含了从信任里分裂出的误解、怀疑、恨意。由于乌雷长期酗酒、吸毒、对玛丽娜不忠,甚至会在意见产生分歧时打玛丽娜,玛丽娜也和乌雷的朋友出轨以报复乌雷。

在12年同生共死的生活与表演生涯之后,阿布与乌雷的感情在1988年走到尽头。他们决定以浪漫主义的方式来结束这段关系。玛丽娜和乌雷来到中国长城,玛丽娜从渤海之滨的山海关出发自东向西,乌雷自戈壁滩的嘉峪关由西向东前行,他们一点点走近彼此,而心却渐行渐远。历时3个月,两人最终在二郎山会合,完成了最后一件合作作品《情人—长城》。他们各自行了2500公里,在中间相遇,然后挥手告别。

与乌雷分手,玛丽娜经历一段非常痛苦的时期后,她的表演主题从两性转向了对于故土、战争、政治、精神和能量的探索。她出生于一个激烈的年代,父母都是南斯拉夫的军人,从小在军事化的管理下长大,在军人母亲的抚养下,生活中的一切都讲究纪律和限制,她从未感受到过母爱的温柔。另一方面,她的曾祖父是一位东正教教主,祖母又是一个虔诚的东正教教徒,经常带她去教堂做礼拜,这又让她能够接触到人性的另一面。一边是宗教,一边是政治,这种两级化的意识形态交织、碰撞,成就了不一样的玛丽娜,也让玛丽娜在后期通过政治和宗教的作品重新审视自己。

所以,凝视或者对视,是阿布后期作品的主要特征。最有影响力的就是2010年的《艺术家在场》。如果说《节奏0》深刻地表现了艺术家对“人性恶”的控诉的话,作品《艺术家在场》则达成了与这个世界的“和解”。

这两个行为作品相距三十六年,这三十六年时间,阿布的行为艺术由身体所能忍受的极限开始转向心理的极限,即由外向内的探索,刺激性的行为越来越少,却越做越直指人心。

在2010年5月31日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作品《艺术家在场》中,长发长裙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长达716小时中,接受了1500个陌生人与之对视的挑战。众多名人慕名而来,其中包括莎朗·斯通、艾伦·里克曼等。

在艺术现场持续的过程中,玛丽娜不是简单地坐在那边直视观众,她常常会做一个关键性的动作:每当一个新观众上场时,她会抬头睁开眼睛,与对方对视,直到对方下场。我通过视频仔细看了玛丽娜的眼睛,她的眼神就像一面能洞察人心的镜子,让人看到自己的心灵史,任何人碰到这双眼睛都很难保持镇静。许多观众在几分钟里便失控流泪,有一个体验完的小男孩在下场以后惊讶地说不出话来,还有一个女生走到玛丽娜面前脱掉了自己的衣服,最后被保安架走了。

整个艺术现场的高潮——分手多年的乌雷也在玛丽娜低头的时刻悄悄坐到了她的对面,玛丽娜抬头睁眼看到是乌雷,一开始还比较平静,不一会儿便情不自禁泪流满面,随后玛丽娜微笑着主动伸出双手,乌雷也伸出双手与玛丽娜紧紧相握。这意料之外的场面也震动了现场观众,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激荡起伏、爱恨情仇后,两人最终达成了和解。当年两人以行为艺术的方式分手,二十多年后又以行为艺术方式相聚、和解。

作为一名艺术家,阿布无疑是伟大的;但作为一个人,她当然有自己的局限。进入21世纪后,功成名就的阿布开始频繁出现在摄像机前、杂志封面,甚至是秀场前排的观众席。而且她成名之后,每次大型展览,都会请工作室的表演者代替她在展览现场表演她的那些成名作。她开始遭到人们的批评。

玛丽娜的麻烦事还不止这些。尽管所有人都看到了她和乌雷在纽约个展上的动人一面,但乌雷还是为了两人作品的版权问题,在2016年和玛丽娜对簿公堂。结果是玛丽娜败诉了,赔了乌雷不少钱。

再动人的爱情也有结束的那一天,唯有耶稣的爱长存!耶稣说:我不再纪念你们的罪愆与过犯!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iqiubifen.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