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冰桶挑战.冰桶奥巴马
今天体育问答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奥巴马冰桶挑战,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冰桶挑战”活动发起人之一奎恩去世,你知道“冰桶挑战”有何意义吗?
- 2、冰桶挑战中奥巴马为什么不参加?还只捐了100美元?
- 3、之前很火的“冰桶挑战”,会突然引发急病导致去世吗?
- 4、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的文化何去何从?
本文目录导航:
“冰桶挑战”活动发起人之一奎恩去世,你知道“冰桶挑战”有何意义吗?

冰桶挑战这个活动与渐冻症这个非常罕见的疾病有关,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和了解这个疾病,并且募集捐款,让更多人能够得到治疗。
实施办法就是在自己身上泼凉水,并且将视频发布到网络上公开,挑战成功之后就可以邀请其他挑战者进行挑战,被邀请者如果不接受凉水,就需要捐款100美元,两种选择自由选择。
一、但这个活动开始之后很多名人和各界很有影响力的人士都参加了,包括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还有奥巴马,虽然奥巴马没有挑战病痛,但是选择捐出了100美元,他们的参与也大大增加了这个活动的知名度,引起了对渐冻病的关注,并且这个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到了很多国家,包括中国,近些年来中国也开始流行冰桶挑战,包括刘德华等艺人,都参与到其中。
二、渐冻症是一种慢性的肌肉萎缩疾病,恢复的可能性很小,没有根治的办法,所以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才能解决。所以冰桶挑战这个活动的初衷还是非常不错的,但由于活动规则和一些参与人士,还是会引起一定的争议。
三、不少外界人士认为这种活动就是为了博人眼球一些人士炒作,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也有很多只听说过冰桶挑战,但是不知道冰桶挑战到底是做什么的,这样就与举办活动的初衷越走越远了。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冰桶挑战知道它是关于渐冻症的,并且是募捐活动,也有很多人已经参与,越多人参与进来,就能够越多的帮助别人,也不失为一件好事,难道不是吗?
大家都是怎么看待冰桶挑战这个活动的呢?有没有想参与一下的冲动呢。
冰桶挑战中奥巴马为什么不参加?还只捐了100美元?
他为什么要参加,为什么不能捐100美元?难道所有人都必须参加?都必须捐1万美元?这是道德绑架,一群虚伪的人打着各种慈善的名义,弄这么个娱乐节目。中国现在除了娱乐还有什么?
之前很火的“冰桶挑战”,会突然引发急病导致去世吗?
冰桶挑战是由美国一个前棒球手首先发起的,就是用一桶冰水从自己的头部浇下来,然后可以再指定一个人来完成,如果那个人完不成,就要捐款100元给渐冻人团体,这个活动就是为了呼吁人们关注渐冻人,并且为渐冻人捐款,冰桶挑战其实一般来说没事,不过如果去挑战的人本身有严重的基础疾病,那还是有可能突发急病去世的。这种活动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1.健康人如果在温暖的气候里泼了一桶冰水下去,一般是没事的。不过如果是在寒冷的天气时,在户外泼了一桶冰水下去,那也是有可能会被冻感冒的,尤其是对于体质不太好的人来说。因此冰桶挑战要看自身的情况来做,不能做的话就捐出100块钱来,其实这个活动主要也是想让大家关注渐冻人以及捐款的。
2.如果有人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比如心脏病或者高血压病等,那么做冰桶挑战就会存在着危险。如果是在外面比较寒冷的气候,突然浇下来一桶冰水,那么血管会应激的突然收缩,容易引起血压突然上升,导致脑出血,也可能引起心脏的血管突然收缩痉挛,那么有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这些疾病都是有可能要人命的。因此,有基础疾病的人,尤其是年纪大的人,还是要量力而为。
旨在帮助渐冻人的冰桶挑战自从开展以来,已经有大量的人参加,包括很多名流,不过如果有的人不想做的话,可以直接捐出100快钱。像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就是这样的,不过也招来了很多的批评。其实这项活动本身就是为了关注渐冻人并且捐款的,不要忘记了原来的宗旨,也不要强迫别人参加冰桶挑战这个运动,只要能达到宣传和捐款的目的就行了。
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的文化何去何从?
20世纪后半叶,美国迎来了电视信息革命。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电视信息时代蒸蒸日上。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亦是对另一个时代的哀悼。电视的普及重新定义了政治、宗教、文化及其他公共领域的意义,于是乎,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美国人开始了对美国文化新层次的探究。
在电视信息传播上,是迎合观众的口味,还是让观众适应口味,是首要思考的问题。
二战之后,美国电影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在基本解决温饱需求的条件下,人们开始追求社会需求。电视时代到来,人们更多的是在众多的影片中去寻找适合自己口味的电影。于是在这一阶段,美国电影处在一个迷茫期,很多电影都是去迎合观众口味,强行地去定义某种观众需要的内涵在电影中。
1994年昆汀的《低俗小说》(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在美国上映,掀起轩然大波,这部影片在美国电影混乱期逆流而上,冲击了当时刻意迎合大众口味的电影。
1985年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出版,在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娱乐至死”的概念。尼尔·波兹曼指出, 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文化、体育、教育、新闻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
简而言之,我们正步入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反观国内,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好赶上20世纪末的信息革命,社会日益多元化,矛盾也很突出。邓丽君的歌曲应大陆年轻人的需求而来到大陆,一时间成为主流。 在压抑过后,人们更倾向通过娱乐来放松和释放自己。良莠不齐的多元文化,在特殊的体制下衍生。人们一边去迎合,一边被迎合。
电视信息的一般表达方式就是娱乐,为了迎合观众,一切公众话语都渐渐向娱乐化靠拢,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去适应与被迎合相互影响下,越来越依赖娱乐,而信息的传播者也深知这一点,于是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地,甚至悄无声息地。
所以在基本的生存需求得以满足的现在,更多的大众是主动去追寻娱乐,从而使得信息的传播为了迎合大众而趋于娱乐化。
当然,这样的娱乐化是历史必然的趋势,没有一蹴而就。阿多诺将高雅文化作为对大众文化的救赎,但是相较于通俗的娱乐文化,在现阶段的中国,高雅文化的吸引力远远低于娱乐文化。另一边,中国严肃文化的发展也并不顺利,尽管有人会想看,可并不是大多数人,不能切合大众口味,所以这一类严肃文学、严肃新闻、严肃话题的关注度和产出量也肯定没有娱乐文化高。
比如文章出轨的信息轻松地就盖过了马航失联航班的信息,一条娱乐新闻轻松登上头条,竟压过了两百多条人命。人们热衷于八卦,却对严肃的新闻不顾,而这只是“娱乐至死”趋势的表现之一。
2014年美国波士顿学院发起了ALS冰桶挑战,活动规定,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就选择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这一活动的主旨是向ALS协会捐款,以及提高大众对ALS的关注度,很多名人也通过自己的号召力扩大了活动的影响。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到邀请后,选择捐款而放弃挑战,却遭到了民众批评,难道这个活动不就是为了ALS捐款才开始的吗?为什么捐款却遭到批评?原因是,民众已经将这个活动娱乐化,大家更想看到的是名人被冰水淋头,却不在意捐款,甚至忽视了这个活动的本质意义和目的。冰桶挑战传到中国也是,人们更多的是期待看到明星被冰水淋头,却根本没有想过这个活动的真实目的。甚至不在意是作秀,还是公关炒作。
在某种程度上说,娱乐化过于泛滥,也代表着大众话语权被剥夺。大众对娱乐的热衷,以及娱乐化对大众强大的吸引力,所衍生出的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被市场和权力牢牢掌控着。所以才会产生所谓的水军和网络公关,引导大众进入误区。 甚至是刻意将“娱乐”贴上“文化”的标签进行炒作,但其本质也只是商业利用和牟取暴利。
比如现在的电影,刻意地追求大投入,大场面,大明星,大特效,而其剧情之荒谬,价值观之混乱,演技之拙劣,甚至是宣扬暴力、色情、金钱至上,烂到无话可说,可针对观众对娱乐化的刻意追求,再加上水军公关双簧似地宣传,人们难免被迷惑。那么权力呢?文化管理部门对日趋娱乐化的文化传播管理混乱不堪,一边限娱令不断,一边对于毫无底线,博取眼球且早已脱离实际意义的节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紧抓,要么不管。
某台的某档真人秀节目,要求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交换家庭生活一段时间,其说主旨是感悟生活,学会感恩,打着心理教育类节目的幌子出现在荧幕上。另类新颖的真人秀节目,再加上其出色的公关炒作能力,一时受到观众热捧。
然而,一个好的创意应该符合人类文明,有其正面积极的价值维度和道德维度,如果仅仅是为了攫取利益而赋予其存在的意义,那无疑是阻碍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这档真人秀节目,却充斥着不少作秀的内幕,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麻痹大众,传播着“富人腐朽堕落,穷人勤劳善良”的观点,突出表现着观众想看的城市孩子的变化,却很少在意农村孩子内心的感受。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值得我们回味与传承。然而现在电视上尽是快餐式的消费节目以及过度的文化消费,只追求第一印象的冲击感,这是文化归属感的迷失。相较于一些娱乐性质的节目,我们更需要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秉持敬意的节目。
现如今,对信息传播持有主导权的还是市场和权力。市场孕育娱乐化的信息,为大众提供可消费的享受需求,间接影响大众能够接受到的信息,当然,为了实现市场存在的意义,肯定会朝着有利可图的方向发展。而权力则是宏观调控,通过强硬手段来直接影响大众能够接受到的信息,但是也会因此而产生大众对官方意识形态反抗和抵触。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有两种方法可以让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
“娱乐至死”之下,我们的文化到底该何去何从?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奥巴马冰桶挑战.冰桶奥巴马》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iqiubifen.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uiqiubifen.com/wenda/2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