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苏宁和恒大按股份是关联吗优质回答2016年6月14日,苏宁云商发布了公告,宣布他们与阿里巴巴的定增已经按原方案完成,新增股份已经在2016年6月6日上市。按照2015年双方公布的方案,阿...

今天体育问答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苏宁老板张近东在西甲,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苏宁和恒大按股份是关联吗

苏宁和恒大按股份是关联吗

优质回答2016年6月14日,苏宁云商发布了公告,宣布他们与阿里巴巴的定增已经按原方案完成,新增股份已经在2016年6月6日上市。按照2015年双方公布的方案,阿里巴巴出资283亿元收购苏宁19.99%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而苏宁云商则出资140亿元,收购阿里巴巴大约1.09%的股份。两大电商巨头的合作成功,给电商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一个遗留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2015年苏宁集团完成当时对江苏舜天俱乐部转让时的关联关系质疑也变成了现实,中国足协应该如何处理目前江苏苏宁俱乐部与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之间的关联关系呢?

关于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与苏宁云商以及张近东本人的关系,在2015年12月转让的时候,我已经有专门叙述,在这里不再过多解释,不懂的朋友可以自己补课。

足协的中超俱乐部股权转让规定其实对于这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在这份规定的第六条第7款第4项里明确规定受让方要提供:“受让方股东名单、受让方及其股东在其他企业投资及所占比例的说明、受让方及其股东未在其他俱乐部及其股东企业拥有股权或已将股权清理的说明及保证、受让方及其股东未与其他俱乐部及其股东企业存在交叉经营或管理的说明及保证,该三项说明及保证均须受让方法人代表、和全体股东签名、盖章;”

请注意,中国足协对于受让方和其股东的要求是,未在其他俱乐部及其股东企业拥有股权,未与其他俱乐部及基股东企业存在交叉经营或管理。相比于《公司法》和税法里对于关联关系的规定,中国足协的中超转让规定无疑是更为严格。不仅要求不能有任何的股权交叉,甚至不能有交叉经营与管理。在这里我们必须感谢制订下这份规定的中超之父郎效农先生,在10几年前,他就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中超公司股东间有可能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那一代的中超管理者们实际上是深知关联关系的危害与查处的难度。当年的联赛部主任马成全正是辛苦工作几个月,才最后用翔实的资料认定了大连实德与四川大河之间的关联关系,勒令他们剥离的。而现在的中超公司董事长正是马成全。

苏宁方面的律师在与足协交涉的时候,曾经提出来,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只有控股超过25%才构成关联关系。但一方面,我国多部经济法律包括《公司法》、税法,会计准则里对于关联关系的定义与认定都不完全相同。更为重要的是,在行业内范畴,对于相关关联关系的认定,行业规范要高于相关法律。中国足协对于关联关系被认定的俱乐部之间的处分也只限于自己管辖范围内,比如中超关联关系的俱乐部,如果并不剥离,那么取消中超注册资格,至于你们的工商转让,只要符合法律规定,中国足协无权干涉。

可能会有人质疑为什么不规定持股比例。好吧仅举这次苏宁云商与阿里巴巴的例子。从占股比例上,苏宁云商只占阿里巴巴1.09%的股份,但是这股份的价值是140亿元人民币。中超5年的转播权才80个亿,恒大淘宝估值(请注意只是估值并非实际价值)才不过100个亿。如果你是所有者,你的利益取向会倾向于哪边?

有人说了,苏宁集团那么大的法务部,人家的法律专家能不懂吗?当然应该懂这个道理了,但是立场也很重要。如果按照苏宁律师对于关联关系的解读,那么任航 也不用等年底合同到期了,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他提前一个月向苏宁俱乐部提出解约就可以和其他任何一个俱乐部签订工作合同了?那样行吗?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他不符合中国足协的运动员转会与注册的行业规定,中国足协可以不给球员在中超联赛注册,他也就无法上场比赛。同样的问题,苏宁的法律专家们为什么就采取了双重标准呢?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关联关系是可以认定的,2015年中国足协为什么会同意苏宁俱乐部的转让呢?其实在2015年的转让期间,当时中国足协联赛执行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就已经指出了苏宁与阿里巴巴两个中超股东之间的关联关系。但当时苏宁方面提出的理由是,苏宁云商与阿里巴巴之间的股权互持并未完成交割,也就是在法律意义上,苏宁与阿里巴巴之间并未形成实际的关联关系。所以在当时,接手的苏宁电器集团是向足协出具了没有关联关系的保证书才完成了最后的转让。

现在的问题是,转让结束之后,足协还有权追溯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同样在中超股权转让规定的第十四条这样写道:“第十四条 受让方或已完成转让的俱乐部,在转让过程中或注册前后的任何时间,被发现隐瞒或发生严重违背上述相关规定的事实或行为,中超委员会将通过规定程序,责令停止转让或取消该俱乐部的中超资格。涉及保证责任的原俱乐部或股东,将受到中超委员会的公开谴责。涉及担保责任的中国足球协会会员协会将受到中超委员会在其权力范围内的制裁。”请注意是注册前后的任何时间,如今苏宁的转让刚刚过去7个月,其关联事实就已经形成,如何处理的问题也就自然摆在了中国足协的面前。

联赛执行局的工作人员其实早在2015年底同意转让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相关的预案。即一旦阿里巴巴与苏宁云商之间完成互持股权的交割,那么就限期让苏宁或者是阿里巴巴的一方完成自己对俱乐部的股权剥离,如果限期之内不完成剥离,那么就将按照取消中超资格处理。在苏宁云商公布自己股权定增方案已经交割之后,联赛执行局已经把相关的处理方案上报给了足协的领导。但是,从此石沉大海,不见批复。苏宁俱乐部与恒大淘宝俱乐部的关联关系就成了一件“民不举官不究”的悬案。

《皇帝的新衣》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控制力足够大的时候,可以让大多数人变成睁眼瞎,把光屁股说成华服。但是终究还是会有一两个小孩子,大声说出真相。

苏宁老板是谁?

优质回答,,,,,,,,苏宁老板是谁

张近东

苏宁老板是张近东,1963年出生于安徽天长,汉族,本科学历。现任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

负债接近3000亿,昔日电器巨头张近东,为何如今落难无人帮?

优质回答负债2000亿,董事长辞职,苏宁这座大厦仿佛已经摇摇欲坠。在今年7月,苏宁集团官方发布了公告,宣布其创始人张近东辞去了董事长职务。

这个消息看似突然,但也在情理之中。自从2014年开始苏宁集团的净利润就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苏宁易购,在2021年时一年就亏了将近30亿元。

除了亏损之外,苏宁还债台高筑。根据财新网的消息,苏宁的负债已经达到了1300亿,结合这些年来苏宁的经营状况来看,这些负债就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那么苏宁真的行将就木了吗?这些年来苏宁又为何会迅速没落呢?本期创始人观察就来带大家了解,苏宁和张近东的故事。

短暂的巅峰

张近东的创业故事不用多说,入行早,吃到饱。他在1990年就创立了苏宁,凭着起家早,很快就称霸了国内的电器和零售的半壁江山。

此时马云还刚刚毕业,王健林也还只在折腾房地产,因此这时候的苏宁只有一个对手,那就是国美。2004年,苏宁和国美相继上市,这两家电器巨头的争夺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在和国美的竞争中,苏宁逐渐落入下风。但就在国美即将胜利的时候,其创始人黄光裕却因为内幕交易和行贿而被逮了进去。

失去了大脑的国美乱了阵脚,而苏宁此时也抓住机会,赶快拓展市场,压制住了还没来得及反应的国美。此次苏宁的胜利可以说相当侥幸,黄光裕自己作死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但无论如何,此时的苏宁已经排除了最后一个障碍。在2009年时,凭着460多亿元的实控财富,黄光裕登顶首富之位。但这个巅峰时刻,苏宁并没有保持多久。

步子太大

时间来到2011年,随着马云等互联网,还有王健林的崛起,张近东首富的位置坐了不到3年就让人抢走了。或许是急于拓展业务,张近东开始了疯狂的盲目扩张。

这时候他喊出了那句在商界堪称荒唐的口号,就是先开枪,再瞄准。苏宁从这一年开始就在很多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结果正是这些不理智的投资,为苏宁的倒下埋下了隐患。

张近东的想法其实很好理解,此时的线上商城、购物广场,以及娱乐产业可都是聚宝盆,苏宁如果只搞零售,未来的发展肯定是举步维艰的。

但问题就是,张近东的扩张,步子走得太大。咱们可以先来看看张近东在2011年后都搞了哪些投资。

首先是线上商城,当时的淘宝已经进入发展黄金期,在2013年就有了400多亿的规模。张近东认为机会不容错过,也成立了苏宁云商。

但张近东的商业重心注定是线下零售,在线上他没办法像马云一样投入全部精力去建设。结果就是最后的苏宁云商成了个没什么亮点的四不像,最后张近东只能不了了之。

线上商城没搞成,张近东就只得继续搞自己的线下业务。但在线下零售方面,张近东也没玩明白。他在2019年先后投入50多亿元,收购了万达和家乐福的一些百货商城。

结果这些商城如今几乎都在亏损,究其原因,还是张近东买的太多,在管理和建设上分身乏术,最终让这些花重金买来的产业成了他的累赘。

除了搞网店,买商铺以外,张近东还在投资房产、直播、手机等各种行业,投资项目可谓五花八门。结果就是他广撒网,却没捞着鱼。

苏宁的投资项目虽多,但基本上都没精力去管,最后基本上全部成了拖慢发展的累赘。除了投资项目太多以外,倒霉也是苏宁失败的一大原因。

纵观商界,有不少投资者只需要把钱砸到正确的项目上,就可以财源滚滚。但苏宁投的项目,无一例外全部成了赔钱玩意。

不信的话,咱们可以看看苏宁花大价钱投资的项目,最后都是个怎样的结局。

时代变了

苏宁投资过锤子手机、天天快递、龙珠直播、恒大、pptv等一大堆产业,覆盖了电子、直播、房产等一大堆领域。

按理讲这些领域即使在当今也都是极具潜力的产业,但看名字我们也知道,这些企业要么倒闭,要么深陷危机。不得不说在倒霉这方面,苏宁承包了五年来的中国第一。

而这些投资也终将成为巨额的负债,将苏宁拖入了无底的漩涡。除了投资上的失败,苏宁的老本行,线下零售也不好过。

如今线上商城已经十分发达,就连生鲜、甜品等零售扛把子市场,也在不断被蚕食。而2020年的疫情,又给了线下零售致命一击。

截止到2021年,苏宁的负债达到了1300多亿,一些财经专家甚至预测,苏宁实际的债务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

苏宁在高负债率下,却没有等比的营收,在今年7月,苏宁易购的亏损再度超过30亿,张近东终于再无力回天,只能选择辞职,黯然离场。

苏宁眼看就要倒下了,但这是张近东的问题吗?或许不是。张近东的老冤家,不久前刚出狱的黄光裕也感叹道,如今线下零售的时代已经要过去了。

张近东和黄光裕无疑都是颇有才能的商人,不然也没能力一度称雄国内的家电和零售市场。但苏宁的倒下是时代发展的结果,非人力能够逆转。

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内容的动力。

张近东不惜出让控制权,苏宁易购的危机,让我们看懂了什么?

优质回答最近苏宁易购又出了大事,根据2月25日的消息,苏宁易购被迫在深交所停牌,随后便曝出即将出售20-25%的股权的消息,这意味着,苏宁易购或将要易主,张近东可能要彻底失去对苏宁易购的控制权。那么这样一个在许多人看来是江苏民营企业的标杆的大牌企业明星,为何会出这么大的变故呢?根据多家媒体和内幕人士的爆料称,苏宁易购即将卖身,起源于企业自身资金链危机,而资金链的危机呢则是由于多种原因交织起来发生的。

各家媒体发布的针对苏宁易购事件的观点现在也很多,亦真亦假,我本人尚持有保留的看法。我们今天就来总结一下,结合苏宁易购问题的现状,从企业运营的角度讲,大家应该从苏宁易购的这起事件里发现和总结哪些经营上的问题,我们自己在企业经营上应该力所能及地去规避哪些风险呢?

一、主营业务长期亏损,彰显企业人才体系乏力的问题,这是企业立足的根本。

2021年1月29日,根据苏宁易购发布的2020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苏宁易购营收为2575.62亿元至2595.62亿元。预计全年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39.52亿元至-34.53亿元,同比下滑了140.16%至135.08%,这个数字无疑是很糟糕的,彻底暴露了企业经营的困境。

连续7年扣非净利润亏损,主营业务长期亏损,这就是真实的苏宁易购。

苏宁易购真正的高光期,应该是在2011 年。当年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938.89 亿元和48.21 亿元,扣非净利润也达到 46.24 亿元。而当年阿里巴巴同期的营收也就119亿元,净利润才16.1亿元,同期的京东呢,营收是211亿,净利润还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当年苏宁是真正的零售霸主。

但从第二年开始,苏宁易购虽然在规模上急速膨胀,但利润却开始下滑了。从2014 年开始,扣非净利润更是直接转为负数,一直延续至今。

苏宁易购持续亏损的原因,从账面上看就是毛利率持续走低,而投入费用不断增长。

公司巅峰期的毛利率接近20%,现在却连15%都不到。虽然说只是5个百分点,但对苏宁这样规模的企业来说,折合到全年的利润差就是上百亿了。

比起京东、阿里,同样是电商平台,苏宁易购主营业务长期后劲不足,其实跟张近东的用人理念也是有很大关系的,据知情人透露,张近东本人缺乏互联网思维,但是个很铁腕却又非常专制的人,由于很难信任下属,因此也缺乏得力的干将。

张近东这种管理风格,也导致了公司上下重执行力但缺乏创新精神。张近东凭着自己的经验主义大刀阔斧进军互联网,指挥团队按部就班执行,让一些后期引进来的互联网高管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所以真正有想法的互联网人才很难在公司待得长久。相比起京东采用的员工股权激励机制,苏宁的人才竞争力就明显欠缺了。

这是苏宁易购最致命的问题,我们应引以为戒,励精图治。

二、过度扩张,泡沫化预算,让企业入不敷出。

从2009年开始,为了企业扩张,苏宁就开始进入了买买买模式:

2009年,苏宁入股日本老牌家电量贩店LAOX,成为最大股东;

2012年,苏宁电器全资收购母婴平台红孩子;

2013年,以2.5亿美元收购视频平台PPTV;

2017年,42.5亿元收购天天快递;同年,大手脚向恒大集团注入战略投资200亿元。

2018年,收购家乐福旗下迪亚天天折扣超市;

2019年,花27亿元收购万达百货,48亿元购买家乐福中国80%股份。

另外还有30亿元参与设立之江新实业,15亿元认购TCL股份等等。

企业对外投资了数百亿,但结果却并不理想。

PPTV亏损超10亿后,从苏宁上市公司主体中剥离;天天快递2020年上半年亏损5.52亿元;2019年,亏损的苏宁小店、LAOX也被剥离上市体系。

我们大部分企业,虽不一定具有苏宁这样的实力机会进行高速扩张,但企业一旦赶上风口,盲目扩张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的,膨胀的心理还是相当的,因此,也应当引以为戒。

三、企业过分金融化,长期置身于高风险的漩涡之中。

其实,从苏宁易购企业过度扩张的事实,我们不难看出,苏宁整体企业的营收比例已经严重金融化,投资性收益远远大于经营性收益,当然了,苏宁购买阿里的股票其实也赚了140多亿,虽然也解决了短期资金应急问题,但长期来看,过多的投资性支出还是将苏宁易购置身于高风险的漩涡之中。

这个问题,张近东最近可能也意识到了,所以他在2月19日的新春团拜会上提出,要坚定地聚焦零售发展,自上而下地聚焦主航道、主战场,做减法、收缩战线,不在零售主赛道上的,该关的关,该砍的砍。

可惜,现在看来这些反省恐怕来的有点迟了。

事实上,现在很多的企业正在资本这条路上扬鞭策马,也希望企业管理团队在看到战略企划枪手的视频后,能够有所感触,及时止损。

种种分析,一方面也折射了当下电商企业恶劣的竞争环境。各大平台为了争夺流量和用户,短兵相接,不惜用补贴等手段低价竞争,按照传统的市场理念,这已经算是恶性竞争了,现在的企业经营已经很难单纯地只是考虑卖货、收款这个简单的循环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增长寄托在所谓的“市值”上,而市值则可以带来更多的融资和规模化扩张,但市值的特点是,来的快去的也快,大多数情况还只是一堆虚拟的数字。看似是自己的钱,但钱的走向又不能完全被自己掌控。这种现状,也令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板深感焦虑。

苏宁易购的现状也正好反映了当下大部分企业内心挣扎的真实写照,所以战略企划枪手要在这里建议企业家们,还是要让企业回归本行,务请扎实地在主营业务上深耕,严控经营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的比例,克制企业规模攀比和资本跟风运作的欲望,避免将企业置身于金融资产的赌场,陷入资本运营漩涡难以自拔。

张近东兑现诺言中超夺冠,他为苏宁夺冠做出了什么贡献?

优质回答张近东兑现诺言中超夺冠,他为苏宁夺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就在十一月十二日的晚上,在2020中超联赛决赛第二回合比赛中,江苏苏宁以2:1击败广州恒大,获得了本赛季中超联赛的冠军。事实上,这也是江苏足球史首个国内顶级职业联赛冠军。在这场比赛结束之后,苏宁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张近东也发布了集团内部嘉奖令,与此同时,张近东还对球队全体在中超联赛展现的拼搏精神和优异战绩予以通报嘉奖。事实上,在此之前,江苏苏宁在半决赛逆转淘汰上海上港的时候,苏宁的老总张近东就在第一时间嘉奖了苏宁全队的成员。当十一月十三日晚上的时候,苏宁也在南京举办了夺冠庆功宴,庆祝这一次的里程碑式的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苏宁老总张近东还在嘉奖令中表示:“江苏苏宁易购队勇夺联赛桂冠,创造了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江苏男子足球发展新的历史。回顾联赛历程,这注定是载入俱乐部史册的伟大赛季。”事实上,对于今年江苏苏宁易购队夺得本赛季的冠军,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从今年年初开始,新冠肺炎的疫情就在全国范围内肆虐,在这样的情况下,江苏苏宁易购队就展现出了超强的竞技水平,而且精神风貌也是非常好的。根据赛后的统计,在全部20场的比赛中,江苏苏宁易购队取得了10胜8平2负的骄人战绩,一路力克上海上港、广州恒大淘宝等强敌,最终终于摘得江苏男足历史上首个顶级联赛的冠军。

张近东在采访中表示,球队在夺冠进程中展现出的不畏强敌、不胜不休的精气神,正是苏宁要向社会传递的体育精神。五年来,苏宁带着推动中国足球事业发展、推动体育精神传承、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围绕基础设施投入、教练和球员团队打造、科学化的训练管理体系、青训建设等方面,对江苏苏宁俱乐部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投入与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赛结束之后,苏宁的老总也表示:“冠军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未来,我们要始终保持勇争第一的斗志,要努力向更高的荣誉发起冲击,要不断推动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要持续向社会传递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苏宁要系统地实现‘三年内问鼎中超冠军,五年内雄踞亚洲’之巅的目标。”事实上,对于江苏苏宁易购队夺得本赛季冠军,其实张近东也是出力不少,她毕竟是球队的老板,对于球员的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苏宁老板张近东恒大)苏宁老板张近东在西甲》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zuiqiubifen.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