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981年男排队员曹平最佳答案1号,郭明;2号陈刚;3号,侯捷;4号,徐真;5号,侯晓菲;6号,汪嘉伟;7号,邸安和;8号,王铁山;9号,沈富麟;10号,胡进;11号,曹平;12号,李建新...

今天体育问答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八一男排,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1981年男排队员曹平

1981年男排队员曹平

最佳答案1号,郭明;2号陈刚;3号,侯捷;4号,徐真;5号,侯晓菲;6号,汪嘉伟;7号,邸安和;8号,王铁山;9号,沈富麟;10号,胡进;11号,曹平;12号,李建新。主教练:戴廷斌。教练:容植聪。

老一代中国女排三连冠的成员都有谁?

最佳答案1.1981年:

主攻:郎平、张蓉芳、杨希

副攻:周晓兰、陈亚琼、梁艳、曹慧英、朱玲

二传:孙晋芳、周璐敏

接应:陈招娣、张洁云

2.1982年:

主攻:郎平、张蓉芳、姜英

副攻:陈亚琼、梁艳、周晓兰、曹慧英、朱玲

二传:孙晋芳、杨锡兰

接应:郑美珠、陈招娣

3.1984年:

主攻:郎平、张蓉芳、姜英、侯玉珠

副攻:梁艳、杨晓君、朱玲、周晓兰、李延军

二传:杨锡兰、苏慧娟

接应:郑美珠

1980年代初的中国,正是百废待兴,女排以拼搏精神赢得三连冠和五连冠的成绩,中国女排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更是中国在80年代腾飞的象征。

扩展资料

1982年,中国女排参加在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初赛对美国队曾以盘数0-3落败,主教练袁伟民果断起用年轻队员梁艳、郑美珠,结果中国女排以3-0轻取古巴,赢得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一役。中国女排在决赛以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秘鲁,首次获得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尽管在1983年的亚洲锦标赛决赛败于日本,进入调整期的中国女排仍是洛杉矶奥运会的夺标热门。

1984年,中国女排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虽然中国女排又在分组赛被宿敌美国队击败,其后却越战越勇,最终,中国女排在决赛以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美国,报却分组赛一败之仇,并首次获得奥运金牌,同时亦成为女子排球三连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

1981年男排世界杯预选赛中国出赛队员名单是?

最佳答案你说的决赛那场逆转韩国的比赛吧 先发阵容是:6-王家卫,9-郭明,10-胡进,11-曹平,4-徐真,3-侯杰 替补有沈富麟 李建新 邸安和 侯晓非 王铁山 年代久远 能帮你查到的就这些了~可能在号码或者个别字上有些小差错见谅

中国历届奥运冠军们,移民海外知多少

最佳答案楼云:1984年、1988年连续两届奥运会上夺得男子体操跳马冠军。他在长达16年的体操生涯里共获得86枚金牌,被誉为“跳马王”。

1995年,楼云携全家移民美国。

第23届奥运会,女排12名队员有7名(周晓兰、郑美珠、杨锡兰、姜瑛、苏惠娟、杨晓君、郎平)加入移民到国外。

周晓兰:1995年辞去公职,随丈夫、前中国男排侯晓非定居美国。

郑美珠:1991年底,郑美珠前往德国打球并加入德国祖籍。从德国的俱乐部退役后,她选择和丈夫一同经商。

杨锡兰:退役后辗转到瑞士,获得了瑞士国籍,在国际奥委会总部工作,后来身体原因辞职,一直在海外生活。

姜瑛:退役与丈夫去了澳大利亚,长期定居澳洲,担任澳大利亚排球队的教练。

苏惠娟:退役奔赴瑞士,一度在瑞士俱乐部打球,加入了瑞士国籍。

杨晓君:嫁给了德国排球运动员。

郎平:移民美国。

栾菊杰:(2008年,栾菊杰一句无言的“祖国好”,让人潸然泪下。)

栾菊杰在1976年进入中国国家击剑队,1984年获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女子个人花剑比赛冠军。

1989年退役后,栾菊杰到加拿大亚伯达大学留学,同时,也是一家击剑俱乐部教练。最后,成为加拿大国家队女子花剑总教练。

1988年汉城奥运会,我国获5枚金牌

高敏:跳水冠军,1992年移民加拿大,从事跳水教练工作。

韦晴光:乒乓球男子双打冠军,1991年到日本打球,1997年加入日本国籍,曾任日本乒乓球队教练。

陈静: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1992年移居中国台湾,代表中国台湾比赛。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我国获16枚金牌

庄泳:获女子100米自由泳冠军,随后在香港发展,成为凤凰卫视音乐节目主持人。1997年后,移民到新加坡。

杨文意:获女子50米自由泳冠军,打破世界纪录。后来嫁到美国。

林莉:中国第一个游泳世界冠军,也是第一位同时既夺奥运会金牌又创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也是第一个在奥运会上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选手。 2001年移民美国,执教于一个游泳俱乐部。

陈跃玲:女子10公里竞走冠军,这是中国首枚奥运会田径金牌得主。1993年退役,1994年移民美国,现在美国加州任美国步行联盟董事、美国肾脏基金会和泛亚侨团联盟的发言人。

陆莉:以六个满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女子高低扛金牌。1994年退役,移民美国,在旧金山经营ACC体操俱乐部。

张山:女子射击双向飞碟冠军。后来,嫁给澳大利亚射击裁判巴恩斯。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我国获得16枚金牌。

王军霞:5000米长跑冠军,定居美国。

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国获得32枚金牌

张洁雯:女子羽毛球双打冠军。

2010年1月22日,经过六年的爱情长跑,张洁雯与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将钟腾福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注册结婚

女排老队友的介绍

最佳答案很多队友真是为排球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竞技体育离不开新陈代谢,但老女排似乎是一个异数,任光阴流逝依然常被提及和怀念。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女排老队友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女排老队友梁艳的简介

梁艳,第23届奥运会女子排球金牌得主。 1961年10月4日,梁艳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3岁时开始练习排球,1976年,梁艳进入成都女排,1977年进入四川省排球队,1979年被选入国家女子排球集训队。 在1981年和1982年随中国女排两夺世界冠军之后,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梁艳为中国女排夺取奥运桂冠屡建奇功。此后,梁艳又随队夺得1985年世界杯和1986年世锦赛冠军,实现五连冠。

梁艳的运动成绩

1979年在第2届亚洲女排锦标赛上获冠军

1981年在第3届世界杯女排赛上获冠军

1982年在第9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获冠军

1982年在第9届亚洲运动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1983年在世界超级女排赛上获冠军

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1985年在第4届世界杯女排赛上获冠军

1986年任中国女排副队长,同年在第10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获冠军,是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的唯一参赛选手

1986年在第10届亚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梁艳的个人荣誉

1980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5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1983年、1984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6年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运动员

1984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女排老队友巫丹的简介

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四川内江人。1983年入选四川球队,1984年入选国家青年队,1985年入选国家队,任替补主攻手,扣杀有力,球风泼辣,其所在队1985年获世界杯冠军,1986年是冠军队成员,1990年春她担任接应二传的中国女排多次战胜古巴队。1992年代表中国队参加了第二十五届奥运会,2000年,年已32岁的巫丹再一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了第二十七届奥运会。1985年、1986年两次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她先后获运动健将和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巫丹是蜀中排坛一女杰,她是老中国女排“五连冠”最辉煌时代中,最后一代世界冠军队员之一。1985年、1986年两次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并先后获运动健将和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她的接应技术,尤其快攻中的背飞,曾被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赞为“排坛一绝”。

巫丹的人物评价

中国队主教练胡进赛后对这位老将赞不绝口:“巫丹到队中的时间较短,与队员配合不久,能打出今天这个水平我很满意。巫丹是一名全面的队员,除进攻因与队友缺少默契显得生疏之外,防守技术非常不错。”

女排老队友周晓兰的简介

周晓兰,女,1957出生在 江苏 南京, 中国著名的 排球运动员。周晓兰是跟 孙晋芳、张蓉芳、 郎平同时代的女排明星,在第23届奥运会上,协助女排赢得冠军。 红极一时的杂志《 大众电影》,1982年3月的封面,就是周晓兰和演员 龚雪的合影。那是杂志创刊以来首次用非电影人物做封面。 由于有一身过硬的 拦网功夫,周晓兰有“天安门城墙”的美誉。

周晓兰的早期经历

周晓兰开始练排球时,已经16岁了,这在国内职业运动员里实属少有。由于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 上山下乡运动,13岁的周晓兰随父母上山下乡,来到 山西 古交农村。当时古交是个非常贫穷的地方,吃的是小米,喝的是雨水,用的是煤油灯。年龄不大的周晓兰,也要下地做农活,使她饱尝了贫瘠生活的艰辛。有这三年的磨练,周晓兰练排球后,从省队到国家队,对艰苦训练一点都不怕。训练的辛苦与古交农村的艰苦比差远了,至少还可以吃上白米饭。 1973年入业余体校进行排球训练,同年被选入山西女子排球队,1977年被选入国家青年排球集训队、国家排球集训队。

周晓兰在 上海体育学院毕业后,1988年进入国家体委,出任排球处长。周晓兰一上任便改革排球运动管理体制,改进训练和比赛组织形式。

1995年初,周晓兰代表中国排协,动员正在 美国读书的前队友郎平回国出任女排主教练。1995年,已是体委系统最年轻的副司级领导。 1995年辞去公职,随丈夫、前中国男排侯晓非定居美国。最初,在 乔治华盛顿大学做排球教练,后在 马里兰州 爱德华市的一家医疗器材公司做工程师,目前是公司部门负责人。 周晓兰现定居在马里兰州,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

周晓兰的主要战绩

1977年 在第1届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上获亚军

1978年 在第8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获第六名

1978年 在第8届亚洲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银牌

1979年 在第2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上获冠军,个人获“最佳表现奖”

1981年 在第3届世界杯女排赛上首次获冠军,个人在 预选赛中曾获“最佳运动员奖”1982年 在第9届世纪女排锦标赛上获冠军

1982年 在第9届亚洲运动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1983年 在世界超级女排赛上获冠军

1984年 在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周晓兰的个人荣誉

1980年 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1、1983、1984年 三获 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4年 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有“天安门城墙”的美誉

周晓兰的人物评价

周晓兰和她的中国女排在八十年代里,以敢打、敢拼、敢抢的拼搏 精神,在世界排坛上连夺五次冠军,成为“五连冠”。 这是排球运动史上的奇迹。而女排精神也鼓舞了一代中国青年以拼搏和奋发的干劲在各个领域作出了成绩。那段辉煌对于如今三、四十岁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

在老女排中,周晓兰有着“天安门城墙”的美誉,跟郎平的“铁榔头”交相辉映。

周晓兰的人物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日本女排是一支世界强队。中国女排的翻身仗,就是从打 日本女排开始的。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与日本队在决赛中相逢。比赛打得异常激烈,结果是日本女排输给了中国女排。那场比赛,不仅让对手认识了“铁榔头”的凶狠,更让日本姑娘饱尝了“城墙”的坚固。日本媒体在惊叹周晓兰防守功夫的同时,送给了她一个美丽的称呼:“天安门城墙”。 那个时候, 女排精神感染了整个社会,掀起了“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热潮。“女排当年让全国人民高兴,那不能简单归结于取得了好成绩。这也有对手强大的原因,只有在一场势均力敌甚至处于劣势的较量中取得胜利,才能显示出英雄本色,才能感动人。中国当时刚刚改革开放,可谓百废待兴,很多方面跟国外相比,都处于劣势,女排取得三连冠,让国人觉得解气,也给了国人信心和力量。”

中国女排的“三连冠”,是指 世界杯、 世界锦标赛和 奥运会三大顶级赛事。女排获得的三连冠,不仅是一个球一个球打出来的,而且都是在很艰苦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才是最可宝贵的。

当年郎平时期的中国女排现在都在哪

最佳答案女排队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她们为国争光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绩,女排精神深深的影响了几代人。当年这些和郎平一起打球的女排队员们,如今的生活也大多过得不错。

第一,很多女排队员在退役之后都选择了继续留在体育行业,一般都在国家部门任职。比如孙晋芳,一直担任国家体育总局的网球管理中心主任。张蓉芳,如今在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担任党委书记。周鹿敏,退役后曾经是上海女排的教练,现在在上海市体育中心从事行政管理的工作。朱玲,如今是四川的体育局局长。张洁云,退役回到了家乡,现在是江苏体委的办公室主任。侯玉珠,也是回到家乡,在福建体委工作。

第二,很多女排队员退役之后没有进入国家体委,而是投身商界,这些人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杨希,她退役后成立公司,投身了房地产行业,这些年捐赠了很多希望小学,如今可以说是女排队员中的首富。周晓兰,退役后曾经进入过国家体委工作,是九十年代最年轻的副司级领导,但是很快就辞职去了美国,如今在经营一家排球俱乐部。梁燕,退役后先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然后创办了一家体育传媒公司,成就斐然。曹慧英,也是在90年代下海经商,如今是一家体育文化公司的董事长。

第三,也有一些女排队员,她们选择了出国,在异国他乡发展自己的事业。郑美珠,曾经加入过德国的排球俱乐部,如今在穆尼黑的一家中医疗养院做管理工作。杨锡兰,退役后去了瑞士当排球教练,如今在瑞士生活。姜英,90年代去澳大利亚当体育老师,现在定居在澳大利亚。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八一男排〕八一男排侯晓非》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iqiubifen.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